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Q值引导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Q-valueguide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Q-LASIK)和标准LASIK(Standardized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为证实Q值引导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从而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后视觉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ochrane图书馆、EMbase,对有关比较Q值引导LASIK手术和标准LASIK手术临床疗效的临床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包括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角膜前表面的Q值(Q-value)、高阶像差(higherorderaberrations,HOAs)、残余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度(sphericalequivalent,SE)。统计分析采用ReviewManager5.0,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WeightedMeanDifference)(95%CI)或标准均数差SMD(StandardisedMeanDifference)(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则用优势比OR(OddsRatio)(95%CI)。
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6篇和病例-对照试验8篇,其中2篇按Jadad量表评分法为3分,其余12篇按Jadad量表评分法为1~2分,发表时间为2006~2010年,共1617例患者2956眼(等效球镜范围0~-10D),其中有1438眼行Q值引导LASIK术,1518眼行标准LASIK术。
Meta分析显示:
1.共有7篇文献(1165眼)对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达20/20以上的眼数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61,2.19),P=0.65]。
2.共有3篇文献(1296眼)对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5,95%CI(0.02,0.09),P<0.05],提示Q值引导LASIK组最终裸眼视力比标准LASIK组好。
3.共有8篇文献(1435眼)对两组术前角膜前表面的Q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2,95%CI(-0.04,0.28),P=0.13]。
4.共有10篇文献(1661眼)对两组术后角膜前表面的Q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52,95%CI(-2.23,-0.81),P<0.0001],提示Q值引导LASIK组术后角膜前表面的Q值比标准LASIK组小。
5.共有8篇文献(1261眼)对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58,95%CI(-2.38,-0.77),P<0.05],提示Q值引导LASIK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比标准LASIK组小。
6.共有2篇文献(145眼)对两组术后彗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7,95%CI(-0.60,0.05),P=0.10]。
7.共有4篇文献(356眼)对两组术后垂直彗差(C7)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5,95%CI(-0.26,0.16),P=0.64]。
8.共有4篇文献(356眼)对两组术后水平彗差(C8)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1,95%CI(-0.22,0.20),P=0.91]。
9.共有8篇文献(802眼)对两组术后球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25,95%CI(-2.07,-0.43),P<0.05],提示Q值引导LASIK组术后球差比标准LASIK组小。
10.共有4篇文献(349眼)对两组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度在±0.5D以内的眼数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52,1.96),P=0.99]。
结论:与标准LASIK手术相比,Q值引导LASIK手术治疗近视术后裸眼视力更好,术后Q值更小,术后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更小,而术后彗差及残余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度两者基本相同,故Q值引导LASIK术在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方面优于标准LASIK术。但在评价Q值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面,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来验证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