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砍伐后的竹子,其伐后竹篼(桩根)根系埋在土壤中,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很长的时间(8~10年)才会腐烂,而没有腐烂的伐后竹篼埋在土中,坚硬且不易腐烂,如同石块一样,妨碍竹鞭的穿透生长,同时占据了其他植物生长的空间,吸取了土壤中的养分,无效地占去了大片林地,十分不利于其他新生植物的生长和竹林的更新。为了有效利用林地,应及时清理竹林伐后桩根,但现有技术,即人工挖掘劳动强度较大,劈裂腐烂法其林地更新速度较慢,化学腐蚀法的剩余化学试剂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的缺点,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清理技术,提出研制一种适合地形土质复杂稠密竹林内移动作业的重量轻、体积小、移动方便、功效高的竹篼清理设备。本文首先综述了中国近年来竹资源现状,以及国内外在竹资源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发现国内外在伐后竹篼清除方面未见成熟技术或理论研究,通过研究竹根系统的相关生长特性、物理性质及竹根强度和结构特点,分析了使用机械方法清除竹篼的可行性,研究开发了助力式机械起拔装置,用于竹篼的清理作业。结论如下:(1)以轻型助力式竹篼起拔机设计为基础,研制了葫芦助力式竹篼起拔机,试验数据表明,其抓钩爪吃刀深度为11~15mm,起拔拉力为2.8~3.9t,完成拉拔的时间为9~13min。(2)设计了可分式起拔抓钩,包括环型爪、连接筋、销等,通过试验,优化设计了对称的环形锯齿形五爪(刀头)抓钩,起拔效果良好。(3)基于伐后竹篼清除技术与设备研究和多次试验,初步看来,整个样机设计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深入设计和测试及还有待进一步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