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己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这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进行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农民是我国人口中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还不能满足现代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国内外对农民素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查阅历史文献、政策文献以及大量实证调查、统计等研究资料,了解国内外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作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在文章中,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民的含义、素质的含义和农民素质的构成;分析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作用,提高农民素质能够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统筹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来说是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政治法律素质亟待加强、经营管理素质比较落后、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身体健康素质不容乐观,农民素质总体较低。造成我国农民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影响、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这些对于促进我国有关农民素质理论的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说,充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体系的内容;从现实意义上说,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工作提供践行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