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设施菜田过量施肥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养分比例失调、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已对蔬菜高效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土壤微生物在碳、氮等养分的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来评价不同农艺措施对粮田土壤肥力和健康的影响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不同有机物料(猪粪、秸秆)与化肥配施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此,从2009年起,在天津市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开展了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1)不施氮、(2)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3)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PN)、(4)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PN)、(5)1/4化肥氮+3/4猪粪氮(1/4CN+3/4PN)、(6)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PN+1/4SN)、(7)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和(8)农民习惯施肥(CF)。除不施氮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外,其余处理等氮等磷等钾。本研究调查了第9茬蔬菜(设施秋冬茬芹菜)和第10茬蔬菜(设施春茬番茄)生育期间不同施肥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设施蔬菜高效施肥和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有机物料与化肥配合施用,特别是配施秸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两茬蔬菜生育期间不同施肥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芹菜季不同施肥模式较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出现在定植后90 d,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出现在定植后60 d;番茄季不同施肥模式较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出现在定植后20-80 d,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出现在定植后60 d。芹菜季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5个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在185.0~514.6和34.3~79.1 mg/kg之间,较全部施用化肥模式(4/4CN)平均分别增加15.1%~81.7%和24.5%~100.0%,其中以配施秸秆模式(2/4CN+1/4PN+1/4SN、2/2CN+2/4SN)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分别增加62.0%~81.7%和81.1%~100.0%;番茄季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在120.7~338.0和25.5~68.8 mg/kg之间,较4/4CN模式分别平均增加16.9%~86.9%和12.2%~109.3%,其中以配施秸秆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平均分别增加61.4%~86.9%和78.2%~109.3%。2.有机物料与化肥配合施用,特别是配施秸秆模式,可以显著增加设施菜田土壤酶的活性两茬蔬菜生育期间不同施肥模式土壤α-葡萄苷酶、β-木糖苷酶、β-葡萄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总体上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芹菜季较高土壤酶活性出现在定植后60~90 d,番茄季较高土壤酶活性出现在定植后60 d;芹菜季和番茄季土壤磷酸酶活性总体上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较高土壤酶活性分别出现在芹菜定植后60 d和番茄定植后100 d;芹菜季土壤脲酶活性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番茄季土壤脲酶活性呈先增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较高土壤酶活性出现在番茄定植后60~120 d。芹菜季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α-葡萄苷酶、β-木糖苷酶、β-葡萄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几丁质酶、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较4/4CN模式平均分别增加22.9%~92.0%、20.1%~152.4%、23.1%~145.1%、28.7%~273.8%、9.2%~207.8%、13.7%~86.8%和6.5%~56.5%,其中以配施秸秆模式土壤酶活性相对较高,较4/4CN模式平均分别增加59.9%~92.0%、98.9%~152.4%、90.3%~145.1%、171.6%~273.8%、106.4%~207.8%、68.8%~86.8%和30.7%~56.5%;番茄季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α-葡萄苷酶、β-木糖苷酶、β-葡萄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几丁质酶、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较4/4CN模式平均分别增加4.1%~83.4%、7.3%~155.7%、20.0%~128.3%、23.5%~242.6%、22.4%~248.9%、16.2%~78.9%和7.4%~58.0%,其中配施秸秆模式这几种土壤酶的活性增加值分别高达51.1%~83.4%、106.5%~155.7%、98.8%~128.3%、186.9%~242.6%、178.3%~248.9%、60.5%~78.9%和41.8%~58.0%。3.有机物料与化肥配合施用,特别是配施秸秆模式,可有效增加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含量第9茬蔬菜(设施秋冬茬芹菜)收获期和第10茬蔬菜(设施春茬番茄)拉秧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PLFA总量分别在20.5~31.2和14.9~26.3 nmol/g之间,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34.7%~105.5%和15.9%~103.9%,其中以配施秸秆模式土壤PLFA总量相对较高,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100.9%~105.5%和44.0%~103.9%。芹菜季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摩尔百分比含量分别在26.2~35.5、2.60~4.09和9.35~13.43之间,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8.8%~47.4%、20.5%~85.5%和19.1%~77.1%,其中以配施秸秆模式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摩尔百分比含量总体上相对较高,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32.9%~47.4%、71.1%~85.5%和44.1%~71.1%。番茄季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模式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摩尔百分比含量分别在24.4~30.1、1.36~2.33和7.36~10.29之间,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23.5%~52.1%、5.4%~80.5%和27.8%~78.6%之间,其中以配施秸秆模式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摩尔百分比含量总体上相对较高,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45.5%~52.1%、62.3%~80.5%和64.1%~78.6%。4.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和各菌群PLFA含量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秸秆、猪粪与化肥三者配施模式(2/4CN+1/4PN+1/4SN)对培肥土壤、增加产量的综合效应最佳两茬蔬菜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及当季蔬菜产量和定位试验开始以来蔬菜总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两季蔬菜不同生育期测定的7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设施秋冬茬芹菜收获期和设施春茬番茄拉秧期土壤各菌群PLFA(PLFA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PLFA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7种土壤酶活性之间总体上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特性和蔬菜产量的作用和实际可行性,秸秆、猪粪与化肥三者配施(2/4CN+1/4PN+1/4SN)是设施蔬菜生产可持续的高产施肥模式。
其他文献
西部生态脆弱区不仅是中国人地矛盾最尖锐的地区,而且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全国突出的欠发达地区.由于人们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对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起,一个污泥土地利用的大田试验设立在新西兰Rabbit Island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林地。好氧消化的液体污泥从1997年开始每隔三年施用一次,每次按照以下三个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砂培试验和根垫试验,研究油菜对酸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利用情况及其生理变化。结果如下: 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 ①油菜种植并压青可以活化土壤磷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也急剧的增多,年生成量近1.3 亿吨,并以每年8%的增长率增加。这些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如
水分不足和养分缺乏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补充灌溉和施用化肥是提高旱农地区农业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交替灌溉是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方式。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贵州烤烟生产上普遍出现上部烟叶偏厚、结构紧密、全氮和烟碱含量偏高、可用性不高等的问题,设计了优质烟叶氮素调控技术措施。其调控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促进土
探讨一种非Internet原理的无冲突信息共享结构--“信息阳光”.“信息阳光”包含“数据流环境”和“个人需求代码”两个新概念.数据流环境是利用DVB技术营造的一种普照天下的
  城市化是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的急剧变化形式,它引起包括土壤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并且将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以沈阳中心
土壤盐碱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点,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土壤盐渍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世界上将近有一半的国家的土壤存在盐渍化的现象。我国的盐碱土主要分布于沿海区域,分
本试验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钾、氯配施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并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模拟寻优出高产、低硝酸盐的氮、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