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说科举制与公选制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选官制度,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但科举取士作为封建社会的主要选官途径,历时1300余年,无论它的成功与失败,都能给我们今天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笔者正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才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了一定层次的比较研究。 本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科举制的产生、实际运作,并对它的功过得失进行了必要的评价。接着对公选制的产生、实际运作和它的科学性与不足,作了简要的评述。第二部分,对科举制与公选制进行了一番比较。既着重指出了科举制与公选制在产生背景、制度表征、报考条件、选官途径等方面的相似性,又分析了科举制与公选制在选拔目的、考试程序、考试方法、招考对象、指导思想等六个方面的差异性。 比较科举制与公选制的异同,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善今天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本文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探索了科举制对公选制的六点启示:一要开发实务考试,全面甄别人才;二要借鉴科举“别头试”,加强公选监督;三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防止公选“朋党”势力的形成;四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公选;五要规范公选制,降低选拔成本;六要借鉴科举制的发展,进行干部选拔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