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广谱促有丝分裂原,对几乎所有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它具有良好地神经保护、心肌保护、缺血保护以及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使其临床治疗日益受到关注,同时bFGF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制作角膜上皮细胞,用DMEM/F-12培养液培养,将培养到第三代的角膜上皮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不同浓度(0ng/mL,1ng/mL,10ng/mL,100ng/mL)和不同时间点(24h,48h,96h)对犬角膜上皮细胞培养增殖性能来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检测所的的结果表示为光密度值(OD)值,OD值的大小与细胞密度呈正比。结果表明,从1ng/mL开始,随浓度递增,OD值逐渐上升,10ng/mL时达到峰值,此后随浓度递增OD值下降。bFGF组从1ng/mL开始各浓度组OD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bFGF对犬角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分裂作用。10ng/mL组在24h、48h、96h均高于其他剂量组。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明显促进犬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10ng/mL为促进犬角膜上皮生长的最佳剂量。此外,本研究建立了犬角膜环钻损伤模型,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角膜损伤的治疗效果。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0.1μg/mL bFGF组、0.5μg/mLbFGF组、1μg/mLbFGF组。每组使用不同浓度的bFGF点眼,每日三次,每次两滴。并在术后第1d、第3d、第5d、第7d同一时间用荧光染色素钠染液点眼,照相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效果。并于术后第3d、第7d、第14d取角膜各5只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胶原纤维排列情况、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环钻损伤后第1 d,0.5μg/mL剂量组愈合率为27.47%,1μg/mL剂量组愈合率为31.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环钻损伤后第3d、第5d不同浓度的bFGF各组愈合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7d时除对照组有两例愈合不良外各组均基本愈合。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犬角膜损伤后角膜上皮愈合,早期应用即能发挥作用。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犬角膜上皮修复快于对照组,表现为细胞层数比对照组多,细胞排列整齐,焱性细胞浸润少,另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还能促进犬角膜损伤后角膜基质有序修复。未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角膜损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有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准确和简炼是拟定题目的两大原则.作者以大量的例子说明中、英文中以单词、词组、短语和句子作题目的各种情况和翻译方法.在文中,作者对题译的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的应用作
<正> 对千古之谜的老子重新发现 大智大慧的老子,给后世留下了一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经典——《道德经》。《道德经》博大精深,词意锤炼,象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灿夺目。
天山造山带是在古生代造山基础上,在新生代由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而陆内再造成山。本文主要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来限定西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野外系统采集西天山山脉
<正>一"强制阐释论"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对当代西方文论的一次大规模的深度批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先生最早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当代西方文论若
本文是赵勇与《路遥传》的作者厚夫之间的通信。文章从路遥的童年经历、婚姻遭际、写作姿态等方面,翔实地剖析了路遥的人格魅力,这对我们认识丰富而独特的路遥进而了解上个世
当今社会,知识产权正日益成为小至个体、企业,大至集体、国家参与市场竞争、取得竞争性优势的有力武器。世界各国无不对知识产权提供有效的立法、行政、司法保护。商业秘密,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落叶乔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的杜仲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山地、湖南、云南、贵州、陕西等省区,其有效成分
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覆盖面广,能够防治结合,有力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为人们解决实际问
作为参与建设现代中国的重要角色,近代的歌乐文化承担着对全体国民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这当然也包括占国民总数一半的女性。近代是中国女性身份地位大解放、大变革的时代。
在被动边缘的演化过程中,碳酸盐台地因其始终紧靠海平面生长,故能记录下边缘的沉降史,而其中又以台地边缘生长对沉降或相对海平面变化最为敏感,因而记录最为详细,故笔者试图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