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船闸排队管理系统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航运量的不断增加,内河航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内河航运的运行效率低下、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也已经持续制约着航运业的发展;其中,以河道上的船闸的通行效率对航运影响尤为严重。为了保证航运的高速发展、船舶的高效通行,本文作者针对目前我国船闸通行管理信息数据系统网络化差、过程管理智能化低、管理自动化程度不高、船闸通过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航运特点和船舶过闸流程,引进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重新设计船舶过闸流程及相关的业务规则,基于排队理论、信号采集算法以及射频识别技术,采用数据库开发技术建立了一套船闸排队管理系统。采用该系统可以将以往人工方式管理的船舶过闸申报手续及收费、超载安全测算、船舶进闸排队模型优化、船闸信息获取、航道船舶状态监控等限制船舶过闸效率的关键步骤最大化地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结合国内外航运调度的现状,对于我国内河航运情况和船舶通过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内河船舶过闸的效率低的关键因素,如过闸申报和缴费慢,船舶超载安全测量,各种类型船舶船闸室内排队多且杂。本文作者提出以远距离的RFID技术为基础,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船闸排队管理系统,以达到内河船舶过闸少间断、缓停顿、速度快、效率高的目的。该系统能实现自动申报和缴费、自动测量船舶超载情况、自动预先排队、实时监控航道内船舶运行和排队状况及统计航道流量、运量等功能。(1)本文对内河船舶航行状况和过闸排队情况进行了研究,引入了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用以实现自动化过闸管理。(2)船舶吃水深度直接影响到船舶过闸时的运行安全。船舶过闸时,闸室使用变换水位差的方法来判断船舶有无超载情况。因此,本文通过RFID信号发射和接收的距离计算船舶超载及吃水的情况,以此代替以往人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针对船闸排队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船舶组合排队问题,以闸室固定空间为基准,使航行中的船舶在抵达闸门前自动根据自身尺寸进行最优化的排列组合,达到进入闸门后,船室空间利用最大化。(4)结合排队理论和相关算法,重新设计了船舶过闸流程中申报缴费、超载检查、闸室排队等影响航行效率的关键步骤,重新组合成一套新的过闸流程,以达到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计算机软件数据是解决当前计算机应用软件在通用性、兼容性等方面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不仅在设计环节有着多种原则性要求,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的应用模式,为人们对计算机软件的应
ATP门控的嘌呤能受体P2X是一类三聚体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在真核生物中常见,遍布人体的神经、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参与突触传递、平滑肌收缩、味觉感知、伤害感受和炎症等生理和
正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运用教学机智来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当教师面临教学失误时应当怎
目的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工具对普外科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状况和营养支持现状调查。方法对2011年3月-8月在普外科新入院的520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判定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同
怎样减少黄钾铁矾生成量是本文重要考虑内容。试验结果表明:实验温度35℃,pH1.6-1.7的情况下,Fe2+氧化速率高达0.181-0.194g/L,黄钾铁矾沉淀量低至0.0125-0.0209g。 How to
目的:以哮喘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 WPG)与正常及哮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共培养,探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确定一位校领导分管数字化大学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监管。学校各部门按要求
沃尔玛被誉为世界顶级零售企业,它的许多经营方法不仅是它走向成功的坚实阶梯,也是值得各行各业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因此,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陆续择编有关内容与读者分享
尘埃等离子体物理是20世纪80-9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等离子体物理的新分支,其理论是在一般等离子体理论基础之上考虑了尘埃粒子的充电作用。它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大气环境、
为了研究双斜塔无背索斜拉桥斜拉索温度效应,以六安市寿春西路大桥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该桥的空间实体模型,给其施加不同情况下的温度荷载,考察在温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