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采用256层螺旋CT对正常冠状静脉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相关研究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测量正常成人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系统参数,提出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资料与方法:选取7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临床可疑冠心病或无症状体检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对原始图像选取心脏收缩期(45%)、心脏舒张期(75%)进行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各测量值进行比较。 结果: 1. 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45%时相数值均较75%时相增大(P<0.05)。 2. 在心动周期同一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差别不明显(P>0.05);按照身高、体重计算截面积进行标化,在同一期相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差别仍无明显差别(P>0.05)。 3. 分别对45%及75%时相提出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95%可信区间的范围。 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成像可以对冠状静脉系统参数进行测量,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随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发生变化,不同时相冠状静脉正常参考值的提出,为临床心脏介入手术提供了更丰富影像信息。 第二部分 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冠状静脉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相关研究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测量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属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行对比分析。 资料与方法:选取50例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三支存在重度狭窄的患者作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选取50例符合正常入组条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原始图像选取收缩期(45%)、舒张期(75%)进行冠状动脉及静脉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属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在不同时相对两组患者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在年龄与性别构成上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45%时相冠状静脉各参数数值均大于75%时相(P<0.05)。 3. 在心动周期75%时相,两组冠状静脉各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动周期45%时相,两组测得CS前后径、直径、截面积及LMV直径、截面积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上下径及PIV、PVLV直径、截面积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可以测量分析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属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心动周期45%时相能够客观反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对冠状静脉参数的影响,有助于探讨冠心病心功能影响机制及为临床实行心脏介入手术提供了重要影像信息。 第三部分 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房颤患者冠状静脉相关研究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测量房颤患者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分析冠状静脉参数与房颤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选取50例符合入组条件(临床诊断为房颤,并决定在导管消融术治疗之前行MSCT 检查肺静脉)的患者作为房颤组;另外,选取54例符合入组条件(临床可疑冠心病或无症状体检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均为窦性心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对256层冠脉CTA原始数据选取心脏舒张期(75%)进行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对房颤组与对照组患者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房颤组与对照组在年龄与性别构成上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心动周期75%时相,房颤组各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参数均大于对照组,且冠状静脉窦前后径、上下径、直径、面积、左室后静脉直径及面积、左边缘静脉直径及面积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心动周期75%时相,后室间静脉开口直径及面积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可以测量分析房颤患者冠状静脉系统各参数,房颤对冠状静脉CT相关参数有明显影响,对临床实行射频消融手术奠定重要解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