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你在此》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949-)凭借长篇小说《杯酒留痕》(Last Orders)一举夺得1996年的布克奖(Booker Prize),由此奠定了在英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随后,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于2011年发表了他的第九部小说《唯愿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该小说讲述了因主人公伦理身份和其相应的伦理责任错位而险些引发弑妻悲剧的故事,延续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探讨了亲情、荣誉、失根、死亡和人性困境等问题,并于2012年被中国评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研究主人公杰克、汤姆和艾莉的伦理选择和身份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与问题,梳理其在伦理身份转变和发展过程中相应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挖掘作品深层的伦理呼唤和道德教诲,探究人的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秩序的重要意义。  本论文开篇为相关介绍,包括对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其人其作的相关介绍和国内外研究总结、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框架;第二章主要研究作品中核心伦理结的表现;第三章着重以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伦理结的成因;第四章重点剖析伦理结的解构过程;最后一章是对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伦理道德启示的扼要总结,揭示作者通过此作品要表达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呼唤。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蓬勃发展,一大批优秀的华裔作家应运而生,谭恩美便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其处女作,《喜福会》(1989)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并获得了读者和评论界广泛
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国际化趋势。近年来,中国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这为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口译工作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口译的历史虽短于笔译,在难度上却高于笔译。仅从严格的时间限制上来说,口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