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二战后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农业纵向经营组织形式。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山东诸城。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农民组成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农工商有机联合的农业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具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条龙”的发展特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经营一体化,本质是由有关各方面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我国破解三农难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因而,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是关系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以及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进而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我国的现代化、河南省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现代化。近年来河南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妨碍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相关主体融资困难;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分摊机制不健全,没有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龙头企业规模小,深加工能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业科技推广普及不到位,农业科技贡献率有待提高;农民素质低,对农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有待变革与完善等。   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如何更好地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加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需要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如何定位政府在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所起的作用?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最后本文针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设想。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标倡导和要求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英语基础教育中的核心,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素养、切实增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实际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出发,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  一、引言  初中英语教学在整个国民英语教学体系中,由于属于基础教学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产生了诸多新兴的经营形态。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则是社区O2O,它从2014年开始受到资本的追捧,然而在经历资本疯狂追逐过后,2015年即面临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