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通讯、网络等技术的发达,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在贸易、资金、市场、产业、人才、能源、环境等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协调和整合,甚至建立机制共同应付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国内一体化趋势也非常活跃,特别是“珠三角”、“泛珠三角”、“长三角”、“首都圈”、“环渤海”等经济圈、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名词充斥各种媒体,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一体化”新热潮。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是我国的核心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极化增长区域”。长三角16个城市区域面积为10.97万km~2,占全国1.14%,2000年常住人口为8743.12万人,占全国的7.26%,却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17.85%,到2003年快速上升到20.39%,超过全国的1╱5。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各级政府、企业、经济组织、团体和个人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由不定期举行改为每年定期召开,并成立了常设性机构——“会议联络处”,负责日常工作,同时会议规格越来越高,会议议题越来越广泛,涉及经济、产业、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共同问题。因此,笔者在此也随波逐澜,加入到“一体化”大论坛中。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人力资源一体化是一个重要问题,人力资源整合与其他的资源、市场的整合不一样,对人力资源本身的结构、流向、规模等的调控,既不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靠政府定计划来解决,也不可能像企业一样,进行“关、停、并、转”,而是有它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尽管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人力资源一体化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零障碍”的人力资源流动体制远未形成,区域分割、区域封锁、区域扯皮与掣肘、行政干预、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依然明显,甚至有加重的趋势,使得很多区域疲以奔忙,很多区域优势在争抢中消耗,因此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创造和谐的合作环境,形成区域合力,势在必行。 本文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在理论上,主要探索了“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机理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了人力资本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