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以大百合组织培养苗为实验材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材料在30W的紫外线30cm处进行0h,3h,6h,12h照射以及在0、1.0、2.0、3.0、4.0mmol/L的叠氮化钠(pH=3)浸泡3h诱变。继代培养60d后,对诱导材料进行无性系苗的外观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RAPD分析以期寻找发生变异的株系,同时筛选优化处理浓度和建立大百合无性系突变体鉴定方法,为大百合的引种驯化和后期诱变育种研究作前期准备。得到如下结果:1.继代培养60d后观察发现,在紫外线照射处理3h、6h的大百合组织培养苗的形态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几乎没有差别,但是12h照射处理发现大百合组织培养苗开始失绿并且变紫,苗体也开始大量的死亡。继代培养60d后在叠氮化钠处理后观察发现,3.0mmol/L处理的大百合有一半小苗逐渐的萎蔫死亡,4.0mmol/L处理的大百合小苗几乎全部都死亡,因此3.0mmol/L为半致死浓度。2.未经处理的大百合组培苗,叶片呈长形,叶片较薄;紫外线照射后的材料,叶片比较宽大,呈卵圆形,叶片较厚,同时叶片的颜色较浅,可以看见叶脉分布,苗体矮小,气孔变大,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现象更加明显;经过不同NaN3浓度处理后的大百合组织培养苗的叶片长度以及气孔大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3.随着紫外线辐照的时间逐渐变长,大百合组织培养苗中CAT、POD的活性呈上升趋势,增长变化明显,与对照呈显著关系。其中SOD活性在辐照6h、12h后含量有所下降;NaN3处理后测定发现POD的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SOD的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CAT的活性变化未呈规律性变化。4.本实验对大百合进行RAPD体系建立与优化发现较为理想的各因子用量和扩增程序为:Mg2+(2.0mmol/L)1.0μl、dNIPs(0.2mmol/L)1.0μl、primer(0.6μmol/L)1.3μl、DNA(30ng/μl)1.0μl、Taq酶取1U、10×buffer取2μl,总反应体系为20μl;扩增程序为:在94℃下预变性,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变性30s、37℃退火50s、72℃延伸1min),最后在72℃延伸10min下。电泳电压为50V,时间为1h。5.通过对紫外线和叠氮化钠处理后大百合组织培养苗进行RAPD分析,发现紫外线处理的材料6-23、12-14在RAPD条带上和其他不同,叠氮化钠处理的材料D-3-11组织培养苗在RAPD条带上也出现差异。由此可以推断这三株材料已发生了变异。6.通过对大百合外观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RAPD检测的表现,建立了大百合组织培养无性系突变体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