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朱自清写作教学观的历史解读及启示意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文章的写作。自先秦诸子开始,以写作文章作为“修己”的重要途径,到两汉以后贯穿我国封建时期始终的“以文取士”的传统,写作无疑是汉语学习的重要一环。不管是出于内修的目的,还是出于“事功”的追求,历代学子都在学习写作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基于此,关于写作的教学观也层出不穷,各朝各代关于“文章”的研究论著汗牛充栋,试图搞清楚写作的学习规则。封建主义衰退的时期,以清末犹为明显,写作“事功”的功能式微,传统八股文体和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写作“实用”的功能。在东学西渐的浪潮影响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语文教育理论家开始研究新时期写作教学教法。其中,梁启超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成了五四运动之后,推动新的国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法。他诸多有关作文教学的观点都对后世作文教育理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五四运动之后,另一位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学者朱自清,在梁启超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深化了一些经典的观念并补充了新的理论。朱自清为语文教育撰写过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此二位先生的诸多理论,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求和其时学生写作困境提出的。尽管他们的观点集中发表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其时的一些写作问题仍然充斥在我们当今的写作教学环节中。因此,认真分析研究梁启超和朱自清二位先生在语文写作教育方面的这些论述,科学地总结整理这些经验之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此,尝试理清梁、朱二位先生对我们当前的写作教学工作有启示的理论,审视现下在华语教育和语文教学两大领域内的写作困境,以期对实际教学工作起到指导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由于经济、文化、政
中学历史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有力地冲击了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学的重视教材知识记忆,忽视历史本体研究和学生个性需求的旧的做法,对于全面实现历史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目前,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持续发展的概念已不限于环境学、生态学的范畴,而是逐步扩大到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