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素习得顺序是二语习得频繁涉及的问题 (Bailey et al.1974;Krashen 1981:VanPatten 1984,1995)。“自然顺序”研究是以七十年代初的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为开端的。这类研究从语言发展顺序的角度,深化了我们对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的本质的认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语素习得顺序方面的实证研究颇多,这些研究发现了语言习得遵循一个大致相同的顺序。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克拉申(1977)提出了“自然顺序假设”,认为语法结构的习得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所有的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都遵循一个大致相同的顺序。但这项假设仍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对于造成这一共同顺序的原因,理论界也说法不一。语素习得的真实过程还没能得到圆满的解释。
有鉴于此,本项横向设计的实验尝试探讨母语为汉语的外语学习者对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以期弥补习得顺序领域,尤其是中国这一领域实证研究的不足。研究中国学生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不仅对检验语言习得机制的普遍性,加深我们对语言发展机制的了解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我们以更加科学的态度看待课堂教学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对外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做出更加实际的调整。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是 111 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来自两所学校中的三个自然班。实验同时采用书面测试和口语测试两种手段收集语料。笔者使用SPSS13.0 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但分析与讨论主要是针对书面语料做出的。
研究的结果表明:(1)中国EFL学习者对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遵循一个大致相同的顺序。(2)这一顺序与其他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中所发现的顺序相似,但不能完全纳入克拉申的“自然顺序”的框架中去。(3)这一顺序主要是由普遍语法决定的,同时又受母语迁移、课堂教授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必要性及论文整体结构。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语素习得顺序方面的研究,归纳了对这些研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并介绍了“自然顺序假设”的内容。第三章介绍了研究方法,包括前期假设、实验设计,以及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的过程。第四章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检验了前期假设,较为完整地描述了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过程。第五章总结主要研究成果,探讨本研究的理论和教学实践意义,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