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经济和文化上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娱乐业也繁荣昌盛。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以电影女明星为代表的新女性、摩登女郎登上了上海城市消费文化的舞台。
电影刚诞生时,男子独霸银幕,女性缺席;二十年代,第一代女明星顶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投身银幕,饱受非议;三四十年代,女明星成为社会的宠儿,大众的偶像,她们靓丽的身影大量地出现在公共领域,挑战着传统的性别规范。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仅是女子解放,女性地位提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上海作为近代中国远东第一国际大都市身份的确立,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女明星形象的塑造始终伴随着知识分子、媒体及大众不同立场的话语力量,但从中也可看到女明星所具有的现代性和主体性。民国时期上海女明星以极强的自我意识与上海这座现代都市交相辉映,使民国上海成为当时以女明星为代表的新女性身体形象的时尚之地,从另一角度,女明星身体形象之中蕴含的现代精神也建构着民国上海城市文化的品格。
自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女演员群体诞生以来,女演员便同时进行两套表演活动。一套是所谓“现身说法”的银幕表演,主要诠释影片中的角色,女演员只不过是作为“被看”的对象,作为客体满足着男性“看”的欲望;而另一套是女明星通过参加一系列进步政治活动,凸显其社会责任感,在幕后进行社会表演,用来塑造其正面的公众形象。
从当时的电影报刊对电影女明星事无巨细的报道来看,女明星的衣食住行已经西化;她们的休闲娱乐大多是现代都市女性热衷的比较新潮的娱乐活动;她们的婚姻生活也突破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了现代婚姻中自由恋爱、志同道合的意味。时髦摩登的女明星的穿衣打扮、娱乐休闲等消费性需求,与民国时期追寻现代性、浸润着浓厚消费气息的都市文化生活相适应,这是女性对时尚、健康和美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张扬着个性,凸显着女性的生命主体。
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借助新文化史相关内容,如身体史、性别学等理论,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借助主流报纸、电影杂志、小报、画报、妇女杂志和回忆录等史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近代以来上海的电影女明星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探讨这一特殊群体在民国上海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她们真实的生存面貌及其心路历程,通过对其分析,本文试图对电影女明星与当时的上海都市社会和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作出新的讨论,希望能更深入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丰富人们对民国社会的认识。
电影刚诞生时,男子独霸银幕,女性缺席;二十年代,第一代女明星顶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投身银幕,饱受非议;三四十年代,女明星成为社会的宠儿,大众的偶像,她们靓丽的身影大量地出现在公共领域,挑战着传统的性别规范。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仅是女子解放,女性地位提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上海作为近代中国远东第一国际大都市身份的确立,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女明星形象的塑造始终伴随着知识分子、媒体及大众不同立场的话语力量,但从中也可看到女明星所具有的现代性和主体性。民国时期上海女明星以极强的自我意识与上海这座现代都市交相辉映,使民国上海成为当时以女明星为代表的新女性身体形象的时尚之地,从另一角度,女明星身体形象之中蕴含的现代精神也建构着民国上海城市文化的品格。
自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女演员群体诞生以来,女演员便同时进行两套表演活动。一套是所谓“现身说法”的银幕表演,主要诠释影片中的角色,女演员只不过是作为“被看”的对象,作为客体满足着男性“看”的欲望;而另一套是女明星通过参加一系列进步政治活动,凸显其社会责任感,在幕后进行社会表演,用来塑造其正面的公众形象。
从当时的电影报刊对电影女明星事无巨细的报道来看,女明星的衣食住行已经西化;她们的休闲娱乐大多是现代都市女性热衷的比较新潮的娱乐活动;她们的婚姻生活也突破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了现代婚姻中自由恋爱、志同道合的意味。时髦摩登的女明星的穿衣打扮、娱乐休闲等消费性需求,与民国时期追寻现代性、浸润着浓厚消费气息的都市文化生活相适应,这是女性对时尚、健康和美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张扬着个性,凸显着女性的生命主体。
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借助新文化史相关内容,如身体史、性别学等理论,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借助主流报纸、电影杂志、小报、画报、妇女杂志和回忆录等史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近代以来上海的电影女明星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探讨这一特殊群体在民国上海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她们真实的生存面貌及其心路历程,通过对其分析,本文试图对电影女明星与当时的上海都市社会和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作出新的讨论,希望能更深入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丰富人们对民国社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