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的作品,描写三国动乱时代的史实,是重要的史学著作。作者从小研读史书,精通史书创作,所以《三国志》的词汇丰富,语言富丽,句式整齐,代表了当时的语言风格,有语言学研究价值。《三国志》的语言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古时期的语言概貌,对中古汉语词汇史的建构也有积极作用。本文以《三国志》中的单音节同义动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引证分析来探求同义词之间存在的差异。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首先对《三国志》及其作者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同义词的研究进行概述,指出同义词研究争议主意集中的三个方面: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的辨析方法和同义词的词性。进一步指出在什么是同义词的问题上存在的四种主要观点,同义词辨析的几种主要方法和对同义词词性是否一致的看法。继而给出笔者的认识,即构成同义词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处在共时语言面上;至少有一个义位相同;词性相同;必须是实词。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首先说明本文的归纳标准,即只要某两个或几个单音节词在《三国志》中有某个义项上的同义关系,就归纳为一个同义词组。又指出《三国志》单音节同义动词的四种显示格式,从而归纳出290组单音节同义动词,并对其构组以及穷尽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列出同义词表。第三章主要是对《三国志》单音节同义动词进行具体分析,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入手。分析时从多方面进行论证,援引上古文献及字书、词典,归纳其相同之处,分析其不同方面。每个差异分析1至2组同义词。语义方面的差异主要存在于陈述对象、动作对象、动作侧重点、动作方式、动作发生程度、动作使用工具和动作情态方面。语法特征的差异方面主要分析其词的结合能力和句法功能的不同。最后从语用层面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在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第四章对《三国志》单音节同义动词的修辞功能进行分析。考虑到《三国志》成书于中古时期,其时单音节词已开始分化,出现大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动词连用的现象,本文对其修辞功能从单用和连用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