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翻译存在的特殊形式——误译为研究对象,基于俄汉笔译语料分析,采用平行比较法、抽象归纳法、现象剖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明确误译的内涵,厘清误译的外延,辨析全译语境中佳译、正译、直译、硬译、死译、误译这一连续统中各项的细微差别;根据译语和原语在语用价值、语义信息和语表形式上是否实现功能对应论证误译评判的标准。从符号学角度给误译分类,建立静态的语形误译、语义误译、语用误译三分法,根据翻译过程建立动态的理解错误、转化错误、表达错误的类型体系,两种分类在研究体系中相互呼应、各司其职。以多学科视角深入探究致误因素,剖析误译的原因: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误译产生的内因,体现在译语上主要是语义、语形之误,二者既会独现,也会同现;文化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影响是误译产生的外因,体现在译语上主要是语用误差。借鉴相关学科,即哲学、语言学、认知科学、信息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全面而深入地追溯致误的立体原因。基于全译过程建立译前多个主体避误机制、译中中枢主体主动消误机制、译后间性主体勘误机制和译评边缘主体参考消误机制。本文的研究尝试构建误译研究方法体系,形成误译术语体系,丰富翻译批评理论,补充应用翻译理论,在体系上、概念上和研究方法上力求有一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