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公认为是治理石油污染的较好方法,研究发现,获得高效、广谱、稳定、适应性强的石油降解菌株以及配套治理工艺是利用该技术进行石油污染治理的关键。 本文从大港油田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采集样品,对土壤中原油含量和三种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进行测定;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通过直接分离和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进行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全序列分析及Biolog方法对石油降解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对影响降解菌株生长和降解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试验,以确定各菌株在摇瓶中的最适生长和原油降解条件;完成石油降解复合菌群的组建,对影响复合系降解效率的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室内对模拟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试验评估复合系的应用效果。 试验结果如下: 1、石油污染对大港油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同原油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石油污染,大港油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普遍偏低,重度污染区的微生物数量随着含油量的增加而减少。 2、从大港油田石油污染样品中分离得到16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通过筛选得到4株原油降解率超过60%的菌株,其中OD—5和OD—16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7.78%和74.89%,高于很多目前已报道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全序列分析和Biolog反应,将4株降解菌初步鉴定为:OD—5为Gordonia amicalis,OD—7为Micrococcus halobius,OD—15为Shewanella sp.,OD—16为Pseudomonas sp.,目前对Gordonia amicalis,Micrococcus halobius和Shewanella sp.作为石油降解菌的报道较少。这一结果为微生物降解石油提供了新的信息。 3、通过摇床试验得出4株石油降解菌在摇瓶中的最佳生长和原油降解条件:初始pH为7~8,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200rpm,盐浓度(NaCl)为1%,最适氮源为NH4Cl,最适磷源为KH2PO4和K2HPO4的混合物(1:2)。 4、通过菌株组合试验,获得一个降解效果较好的复合系ODC—4,7d,对浓度为500mg/Kg的原油的降解效率达到84.36%,该复合系在摇瓶中的最适降解条件为:初始pH为8~9,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200rpm,盐浓度(NaCl)为1%,最适氮源为NH4Cl,最适磷源为KH2PO4和K2HPO4的混合物(1:2)。原油的类型影响复合系的降解效率;原油浓度低于2000mg/Kg时对复合系的降解效率影响不大,浓度超过2000mg/Kg后,降解效率受到一定影响,随着原油浓度的增加,复合系的降解效率逐渐降低,当浓度达到10000mg/Kg时,原油的降解率为21.44%;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复合系的降解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最明显。ODC—4在室内降解模拟石油污染土壤,15d,土壤中原油(500mg/10g)的降解率达到41.60%,28d,降解率提高到47.02%,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