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公共建筑(Exsiting Public Buildings, EPB)高能耗、低能效问题突出,节能潜力大。目前,我国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模式造成了巨大的节能资金压力,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寻求市场化的节能途径是实现EPB节能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研究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机制和节能激励政策设计,以期为我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建筑节能(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EE)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建筑节能信息不对称现象,正是这些特性以及能源价格扭曲、建筑节能资金市场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建筑节能市场失灵,带来市场效率损失和自愿供给数量不足。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分析了建筑节能市场失灵的矫正需要构建激励制度。通过对各类建筑节能政策工具的分析提出,由于激励政策的实施成本低、效果显著,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关键。我国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采取以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突破口,以节能运行监管为重点,节能改造并行的模式。但是,EPB节能面临诸多障碍,各主体节能积极性都不高。对现有EPB节能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基于需求端的激励政策总体缺失。通过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主体的相互关系研究,建立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业主、业主与业主的博弈模型,分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中各主体的策略选择,合理解释了公共建筑业主的节能积极性相对不高的现象。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建立了政府与业主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深入研究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的传导机理,并提出了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各阶段的组合激励一般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的政策框架,并将EPB分为政府办公建筑、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三类分别进行激励政策设计。最后,利用研究成果对深圳市EPB节能激励政策进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EPB节能已从局部探索进入统一部署下的系统、全面展开阶段,但是,深圳市的激励政策主要依靠政府行政管理与政府财政投入推进,市场化节能激励体系尚未建立。在分析深圳市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内容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的研究,可以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推动的节能发展模式,代之以充分依靠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和激励的作用,从而有效解决我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进展缓慢的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归纳如下:(1)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分析建筑节能市场失灵的解决途径,提出实施激励是推进建筑节能的关键;(2)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业主、业主间的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业主的策略选择;(3)建立既有公共建筑主体(业主、物业、和建筑使用方)的节能动力象限分析模型,界定了业主没有节能动力的象限;(4)构建政府与业主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分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的激励传导机理,并提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发展各阶段的组合激励模型。(5)将既有公共建筑分为三类,分别进行激励政策设计。全文附图35幅,表30个,参考文献17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