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物种的长期进化过程中,病毒与昆虫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如致病性、互利共生等。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世界上许多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RNA-seq的方法,我们在棉铃虫体内发现了一个新的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 Nora Virus(HaNV),其属于小 RNA 病毒目(Picornavirales)。本文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种的长期进化过程中,病毒与昆虫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如致病性、互利共生等。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世界上许多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RNA-seq的方法,我们在棉铃虫体内发现了一个新的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 Nora Virus(HaNV),其属于小 RNA 病毒目(Picornavirales)。本文对HaNV在棉铃虫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分离纯化得到HaNV病毒粒子,直径约330nm。HaNV基因组全长112118b,是单链正义RNA病毒,含五个开放阅读框(ORF)。HaNV与感染甜菜夜蛾的小RNA病毒Spodoptera exigua virusAKJ-2014呈现很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79%和90%。基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表明,HaNV与Spodopteraexigua virus AKJ-2014、Drosophila Nora Virus 和 Nasonia vitripennis Virus 3 聚为一个分支,可能属于一个新科。2HaNV主要分布于棉铃虫成虫和幼虫的肠道中,能够经口感染进行水平传播,并可进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效率与病毒浓度相关。亲本都感染HaNV时,后代感染率为43.1%,仅有父本或母本感染HaNV时,几乎不能进行垂直遗传(传递效率约为0%)。3生物测定实验表明HaNV能显著延长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时间,降低成虫产卵量和孵化率。另外,生物测定表明HaNV能提高棉铃虫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的抗性,感染HaNV的棉铃虫HaNPV LC50是未感染HaNV的18倍(HaNV-= 5.58 × 106 OB/ml;HaNV+ = 9.99 × 107OB/ml)。病毒定量实验表明HaNV的感染抑制了 HaNPV的复制与增殖。4通过监测2014-2015年间33个棉铃虫田间种群HaNV和HaNPV的感染率发现HaNV和HaNPV的田间感染率为15.7%和6.1%。HaNV在22个种群中有感染,HaNPV仅在14个种群中有发现。相关性分析表明HaNV与HaNPV的田间感染率呈正相关(Pearson’s correlation test:r=0.403,P=0.02),进一步表明HaNV通过帮助棉铃虫抵御HaNPV,导致其更容易在HaNPV发生量高的种群携带。5基于RNA-seq的棉铃虫幼虫转录组分析表明:HaNV感染48h后导致寄主155个基因显著下调表达,318个基因上调表达。定量PCR验证表明胰凝乳蛋白酶、几丁质酶、UDP糖基转移酶、保幼激素酸甲基转移酶、蜕皮激素22激酶和P450等基因显著下调表达,同时HaNV导致棉铃虫免疫基因如Dicer 2、Repat 35、C型凝集素(CTL5)等基因显著上调。经过功能验证进一步表明Dicer 2,Repat 35和CTL5参与到棉铃虫对HaNPV的免疫中。综上所述,我们在棉铃虫体内发现了一个新的小RNA病毒HaNV。HaNV 一方面通过延长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时间,降低成虫产卵量和孵化率给棉铃虫带来害处,但另一方面其能通过诱导寄主对病原菌HaNPV的抗性给寄主带来益处。以上研究可为如何提高杆状病毒的防治效率和害虫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本研究评估了辣木作为一种新型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以及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五个方面对辣木进行了评估。试验一研究了辣木常规营养成分评价,测定了辣木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由试验结果可得:辣木三个部位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为辣木叶,高达253 g kg-1DM,其次为辣木枝和辣木茎,二者CP含量均低于100 gk-1DM。辣木茎的NDF和ADF含量最高,分别为820%g kg-1DM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是近年来数字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条件下,企业之间通过创新合作、深化业务关联、产业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等途径,两业耦合共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路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体制和环境上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相长、协同融合和融合程度的深化,产业融合也由此成为提高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居住生活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对建筑智能化也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同时也间接衍生出了智能建筑这一话题。建筑的智能化跟随着建筑技术、电气科技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技术发生了飞跃性地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智能"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详细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本课题从场景、平台、流量、数据、需求等入手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用新的方法与途径获取客户,将流量转变为客户量。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新兴技术与业务融合应用,将智能科技融入到银行的方方面面,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赋能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用科技改变金融,让金融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以气候变暖和氮素沉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正在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环境的变化可能改变植物的种间竞争,从而影响外来种入侵新栖息地的过程和结果。植物入侵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给外来物种的进入和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研究植物入侵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关系,对于科学治理和可持续控制入侵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雕塑自诞生以来,功能性为其重要特征。功能性又以使用性、纪念性、装饰性等为主要形式。早期的雕塑往往与宗教崇拜相关,或是原始人出于对未知自然的敬畏而塑像,以寄托某种希望,如维伦多夫的维纳斯,便是早期人类对女性生殖能力的推崇而塑造的形象;或作为宗教祭祀的器物,在祭祀过程中使用,如三星堆出土的各类雕塑面具及人像。这一时期雕塑的功能性以使用为主,即制作雕塑的目的,主要是在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以祭祀。此后,
建筑物智能化是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高科技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智能电脑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营造了更为舒适的环境,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建筑的高效化进行提供了技术职称,满足了人们当下对于建筑物功能和舒适度方面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在智能建筑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给智能建筑物带来了动力方面的支撑。从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
为减少虾夷扇贝带水运输成本和风味损失,探讨"无水运输—湿藏销售"的可行性,以糖原、磷酸精氨酸、腺苷三磷酸(ATP)关联物以及核苷酸能荷分析扇贝活力的变化,以味觉活性化合物含量,味觉活度值及感官的方法评价流通过程中的呈味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水运输24 h后,糖原含量、磷酸精氨酸含量、核苷酸能荷分别由初始的49.86 mg/g、8.65μmol/g、90.67%显著降至37.68 mg/g、6.26
小麦纹枯病主要由土传真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小麦茎基部引起。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在中国更为严重。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培育和种植抗性小麦品种是防治小麦纹枯病最环保、高效的方法。小麦纹枯病抗性遗传机制研究有助于解析小麦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中,我们从抗纹枯病的小麦材料CI12633中鉴定了一个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基
目的研发以蒲公英提取物为抑菌剂的抑菌洗手液。方法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确定抑菌型蒲公英洗手液的最佳组合工艺参数,并研究其最佳配方的抑菌能力。结果蒲公英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2.24%。蒲公英提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甘油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8%、8.0%、1.0%、2.5%时,洗手液的感官评分最高,且各项理化指标在标准范围内,同时最佳配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