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市场有着稳健及灵活共存的特点,以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式帮助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继2015年高频率降息后,人民银行又再次公布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便于调减社会融资成本。并取消对原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置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控制,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人民银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作用,为利率的市场化完善提供合理的调控机制。此举表明着在“双降”的同时,央行彻底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趋近完成。同样这也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最终推动金融市场竞争自由化,银行引以为傲的“躺着吃利息”时代终将终结,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挑战空前巨大。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商业存在着网点分布稀,中间业务发展不足,传统业务竞争能力弱,资金转移内部定价能力差及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将中小型商业银行弱势地位更加凸显,在银行间的竞争中,中小型商业银行不如大型国有银行的背景雄厚,同样也不如地方城商行接地气。而企业议价能力的提高及残酷的同业竞争的市场背景下,无疑是给商业银行带来一沉重的打击。不只是利润的减少,信贷业务的风险也将大大提升。为此,商业银行应稳中求变,在平稳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改变原有经营策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主要收入来源由传统负债业务转出,变更原有风险控制管理流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就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第一,通过对利率、利率市场化的诠释,从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分析目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经济背景。第二,借助华夏银行X分行的数据情况分析具体的利率市场化下的影响。第三,剖析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此类情况应采取的策略。综上分析得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大方面:从负债端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为控制负债成本的上升、应对不断收窄的净利差,商业银行主动调整其负债结构,存款在负债中的比例下降;从资产端看,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获取短期资金收益、加速资产周转以抵补传统净利差的下降,与之相伴随的是信贷资产占比的下降;从收入端看,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净利差收窄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明显下滑,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净利息收入增幅的明显下滑,为弥补净息收入下滑留下的利润缺口,商业银行会积极拓展非息收入渠道,非息收入占比会有所提升。面对这些影响,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加强内外综合管理,在坚定主营业务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下,做到增强中间业务发展,做出特色化经营方式确定营销目标,明确拓客方向。并从加强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升人才储备及业务创新等能力这几方面提高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