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名老中医蔡圣朝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针灸选穴规律、中药用药规律,总结蔡圣朝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学术经验。方法:整理归纳300份蔡圣朝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病历资料,将筛选出的符合条件的病例信息录入于设计好的Excel表中,再批量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的医案数据采集版块。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研究腧穴的频次、中药的频次、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信息;研究针灸处方、中药处方的配伍关系、证穴相关、证药相关及分期与中药、穴位的关系;利用Gephi软件绘制复杂网络图,将数据可视化处理,发现核心处方。总结蔡圣朝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针灸选穴和中药用药的规律。结果:1.从300份周围性面瘫病历资料来看,女性152人,男性148人,男女比例为1∶1.03,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在年龄上,年龄最小为14岁,最大为90岁,平均48.80±18.85岁,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以中老年人数较多;在病程上,患者遍布各期,其中急性期人数最多,有157人,占比52.33%;在面瘫证型分布上则表现为患者以风寒袭络证为多,有168例,风热袭络证74例、痰瘀阻络证占38例、气虚血瘀证20例。2.用药规律: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用药处方中共涉及中药101味,中药四气中大寒大热药物使用较少,以平、温、寒药物使用较多;五味分析中可知辛味及甘味药物最多;归经方面归于肝、肺、脾、胃四经药物最多;从药物功效来看,以祛风通络为主,兼以清热、化痰、补益等。挖掘出蔡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核心药物为:全蝎、僵蚕、制白附子、川芎、地龙、黄芪、当归、荆芥、防风、蜈蚣、茯苓、白术、甘草。在辨证论治思想上,药物随证型不同进行相应加减,以牵正散为主方,风寒袭络证加减桂枝汤、风热袭络证加减大秦艽汤、痰瘀阻络证加减双合汤、气虚血瘀证加减补阳还五汤。分期论治中急性期常用的中药多为祛风解表药,静止期清热药为多,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常用熄风通络药、利湿化痰药、补气活血药。常用药对有5对,分别为:地黄、黄芩;半夏、鸡血藤;连翘、金银花;生姜、大枣;制白附子、僵蚕。3.取穴规律: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处方中共涉及45穴,分析高频穴位可知取穴以面部取穴为主,挖掘出蔡教授取穴时的核心穴位为:合谷、翳风、牵正、阳白、风池、颧髎、地仓、颊车、丝竹空、攒竹、四白。在辨证思想指导下,随证候加减穴位,配穴多位于远端。在分期论治思想指导下,急性期治疗以远部取穴为主;静止期和恢复期以面部取穴为主,善用透刺法;后遗症期要重视培补正气,面部针刺方法可选用巨刺法,针刺健侧腧穴来促进患侧经气运行,促进面神经恢复。结论:1.蔡圣朝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中药重视祛风通络药;善用药对;以牵正散为主方,注重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以散寒、清热、祛瘀化痰、补气活血;注重分期论治,重视正邪的交争变化,调整用药。2.蔡圣朝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针灸取穴重视辨证论治,以面部穴位为主,予祛风通络散邪,远部配穴为辅,随证加减穴位;注重分期论治,根据分期不同调整针刺穴位及针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