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的形式,向特定对象(不应超过10名)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融资的行为”。在2006年5月6日,我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0号)后,定向增发正式成为一种股权再融资方式。该管理办法确定了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以实现整体上市的合法性,从而促进了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的使用。由于定向增发发行所要求的条件及审核较为宽松,并且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的没有要求,因此上市公司非常喜欢采用定向增发这个融资方式来筹资。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在得到资金和相关资产后,能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规模效益,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不过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家发现大股东会经常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夺取小股东的利益。在中国,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代理问题和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现象已逐渐被学界所重视,笔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不同投资对象和实施了定向增发后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因此本文以信息不对称假说、委托代理理论、监督效应假说、防御假说作为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定向增发可以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所提升。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以前提出了三个假设,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正的效应。机构投资者通过定向增发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带来改善。对于那些实施了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且定向增发的对象只有大股东,本文假设大股东的参与会对经营绩效产生负效应。本文采用2012年在中国A股市场上进行定向增发的股票为研究样本,最终得到了138个有效样本。本文的目标是研究出定向增发与定向增发对象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也就是本文的重点是企业的经营绩效,所以没有对市场绩效进行研究。本文选择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用ROE当做因变量,采用增发规模、两个定向增发对象为自变量。除此之外本文还采用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上一年的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先后用两种不同的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比较,最后得到研究结论。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定向增发规模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造成负的效应,大股东的参与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带来负效应,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会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本文最后对这三个现象的原因都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