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形成的主要病因,其成因是脂质在血管内壁层下巨噬细胞中过度积累引起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并堆积形成斑块,其过程也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清道夫受体BI(scavenger receptor type BI,SR-BI)是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受体,在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中高度表达,介导脂质的双向转运。SR-BI的高表达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敲除SR-BI则促进其发展。
他莫昔芬(tamoxifen)是一种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receptor modulator,SERM),同时也是蛋白激酶C抑制剂和抗血管再生因子。它在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更高SERM活性的四羟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在乳腺癌细胞中tamoxifen可以经由PAX2阻遏ERBB2基因表达,封闭雌二醇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达到治疗乳腺癌的作用。动物及临床实验表明,tamoxifen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作用机制仍有待研究。固本论文目的是研究tamoxifen是否通过上调SR-BI的表达从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
在本项研究工作中,我们的实验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因材料获得上的便利,我们首先在巨噬细胞系当中进行蛋白和RNA实验,并进行3次以上的重复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果,为下一步进行原代细胞实验及体内实验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数据支持。但细胞系细胞基因表达谱会与原代细胞内表达谱有所差别,有时细胞系得到的结果并不是体内细胞发生的真实情况甚至会得到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结论,因此有必要进行原代细胞实验,并需要重复多次才可得到可靠的结论。在完成原代细胞实验后要进行体内实验,除具有验证前期结果的作用外,还要考察蛋白在体内其功能是否在药物处理后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因而我们先进行了细胞系内的实验。
首先,我们分别研究了tamoxifen和4-hydroxytamoxifen对雄性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雌性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A1中SR-BI表达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tamoxifen和4-hydroxytamoxifen能够上调J774细胞系中SR-BI蛋白水平,而对RAW细胞系中SR-BI无影响作用。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当中也得到相同的结果,tamoxifen/4-hydroxytamoxifen能够上调来自雌性小鼠原代巨噬细胞中SR-BI的表达,对雄性小鼠巨噬细胞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推测tamoxifen和4-hydroxytamoxifen对SR-BI表达的影响作用是性别依赖性或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为了验证这项推测,我们分别检测了雌二醇(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的共同激动剂)、ICI182780(雌激素受体抑制剂)、PPT(propylpyrazole triol,雌激素受体α特异性激动剂)和DPN[2,3-bis(4-hydroxyphenyl)propionitrile,雌激素受体β特异性激动剂]对SR-BI表达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在J774细胞系中雌二醇能够提高SR-BI蛋白表达,ICI则抑制其表达。PPT能够显著上调SR-BI蛋白水平,而DPN则对J774中SR-BI无明显影响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中对巨噬细胞中SR-BI表达的上调作用是雌激素受体α依赖性的。
之后,我们研究了tamoxifen和4-hydroxytamoxifen上调SR-BI的机理。我们发现它们对SR-BI mRNA和SR-BI启动子活性均无明显影响作用。这揭示了这种调节作用不发生在转录水平。
放线菌酮能够抑制真核细胞蛋白合成,它是研究蛋白稳定性的工具。在用放线菌酮和tamoxifen处理细胞后,得到结论:tamoxifen能够增加SR-BI蛋白稳定性。之后的体内实验证实:在肝细胞内,SR-BI并未被上调,而在血清中,HDL含量有所升高。表明SR-BI的表达呈现组织、细胞的差异性。由此,我们认为,至少在对SR-BI的调控方面,tamoxifen对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不同于雌激素。
我们的实验得的结果说明:tamoxifen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1)tamoxifen能够上调在胆固醇逆向转运当中具有重要作用的SR-BI分子的表达;(2)tamoxifen能够改善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