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国家建设部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要求尽快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工作。随后,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201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要在2020年基本形成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布局。山东省是中国经济与人口的大省,而重点开发区作为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人口发展区域,功能定位于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提高聚集人口能力,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和人口密集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山东省重点开发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重点开发区自2006年以来经济、人口发展现状,正确把握经济与人口耦合关系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的特点,探讨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本研究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介绍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第三章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分别对经济发展现状和人口发展现状展开描述,运用地理集中度分析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的集聚情况;第四章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关系时空演变分析,运用综合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不一致指数,分析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水平、经济与人口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经济与人口匹配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经济与人口在空间上的内部关系;第五章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关系的影响因素,从自然因素、交通条件、投资规模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第六章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研究不足之处。通过上述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重点开发区整体上经济与人口向着越来越均衡的发向发展。经济与人口总量的集聚情况如下:2006-2016年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总量的分布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到集聚的过程,形成了两大集聚分布区:一是以天桥区和槐荫区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省级重点开发区的部分县市区;二是以任城区和滕州市为中心的鲁南经济带省级重点开发区和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的部分县市区。人口以鲁西南地区为人口主要聚集区,从2006年以来一直集聚大量人口,并形成了自菏泽、济宁、枣庄到临沂人口呈线状聚集分布的格局。(2)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人口综合发展水平随时间演进逐渐提升,但地区之间因为发展速度的不同差距逐渐变大。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地区数量增多且空间上出现相对集聚,低水平的地区数量减少。人口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济南都市圈省级重点开发区、鲁南经济带省级重点开发区和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内均出现了较高人口发展水平的集聚区,但人口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自2006年以来变化不大。(3)在时间演化方面,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度在降低,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并非保持一致,分析发现,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经济、人口发展水平在同步提升,耦合协调的类型逐步由失调向过渡、由过渡向协调发展。(4)在空间演变方面,2006-2016年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度出现较大的波动起伏,尤其是济南都市圈省级重点开发区内部,经济与人口耦合度变动较大,经济与人口之间相互影响程度变小。2006-2011年,耦合协调度提升比较明显的地区有:济南都市圈省级重点开发区,形成了以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章丘区、邹平县、莱城区和新泰市为一体的纵向集聚区域;鲁南经济带省级重点开发区,以牡丹区、巨野县、任城区、兖州区为主,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较2006年提升一个等级;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滕州市和兰山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最高,莒南县和东港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较2006年提升一个等级,达到轻度失调型。2011-2016年,耦合协调度提升较明显的地区主要有:济南都市圈省级重点开发区,东昌府区成为区域内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率先进入勉强协调类型的地区。此外,德城区、茌平县和齐河县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提升一个等级,达到轻度失调型;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滕州市和兰山区成为区域内的“核心城市”,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达到勉强协调类型。枣庄市中区、河东区和罗庄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度较2011年提升一个等级,由中度失调上升为轻度失调,可见经济与人口发展的协同性不断增强。经济与人口的匹配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济南都市圈省级重点开发区是人口滞后为主,经济发展快于人口;鲁南经济带省级重点开发区,菏泽和济宁表现为不同的发展类型,菏泽地区以经济滞后为主,济宁地区以人口滞后为主;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多种类型并存,人口滞后、经济滞后和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相间分布。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是呈正相关关系,具有相似属性的地区集中在一起,随着时间变化莫兰指数不断增大,可见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局部空间自相关表现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与同样发展水平的地区集聚分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集聚的数量减少。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较好的地区由聚集在济南(章丘区、历城区、天桥区、槐荫区)和济宁、枣庄地区(滕州市、邹城市、任城区),变为向西(东昌区府)、向东(兰山区和东港区)蔓延的发展趋势。低值区域分布相对分散,2006年分布在菏泽市下辖的牡丹区、东明县和巨野县,形成横向的连绵区;2016年分布在菏泽东明县、莱芜钢城区和淄博桓台县。(5)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的地形地势、水土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着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的建设;交通线路的完善大大促进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人口的发展,促进两者向着更协调的方向演进;投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经济与人口的建设;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联系密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6)对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中,山东省重点开发区经济与人口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经济、人口集聚度不匹配、地区之间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悬殊、耦合与协调不同步以及“龙头城市”未发挥强辐射带动作用等问题。对此,合理配置人口,积极引导人口流动;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人口的跨区域流动;着力打造各片区经济-人口“核心城市”,发挥涓滴效应;完善交通设施,建立经济-人口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