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既符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也顺应教育部所颁布的“全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提问等基本要素)的号召,更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为全面的人才。从20世纪初由芝加哥学派的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以来,中间经过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Ennis)、理查德·保罗(Richard W.Paul)等人的发展,到如今批判性思维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已然发展成了不可忽视的世界性潮流,对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指向性的、对自身不当行为做出矫正的判定,它对判定所依据的凭证、观念、方式、规范或背景进行评估、推理和解说。可见,这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法。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卓越特性,在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在2018年1月16日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政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本文正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这一发展趋势,试图把批判性思维理论和高中思政课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本文包括绪论和五个具体章节。其中,在绪论中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批判性思维”这一术语的内涵和特征,为优化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高中思政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阐述造成高中思政课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一)传统文化中批判性思维成分相对薄弱;(二)应试教育导向的影响;(三)教师缺乏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素养;(四)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给出了优化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若干策略。主要包括:就教师而言,(一)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认同和质疑;(二)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理性思考;(四)完善评估体制,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就学生而言,(一)兼容并包,恰当处理批判与宽容的关系;(二)增强自身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把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入手,结合高中思政课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专题之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构建了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个具体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