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与丁戊奇荒研究——以山东地区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戊奇荒是有清一代极为惨烈的灾荒,山东是丁戊奇荒最早发生的地区。其时,有一大批传教士在山东传教,在他们眼中,丁戊奇荒是一场哀鸿遍野、惨不忍睹的巨祲。关于丁戊奇荒的原因,他们认为这是天灾也是人祸。除了传教士,还有三股力量参与赈灾,分别是官府、本地士绅和江南士绅。这四股力量怀揣着各自的目的登上了东赈舞台。从权力的视角来看东赈场域,可以看到四股力量多元平衡的格局,从文化视角看东赈场域,可以看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二元对立的格局。传教士的赈灾活动是荒政和义赈之间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它打破了国家对跨地域赈灾权力的垄断。另一方面,它所体现出的普世主义情怀冲击了江南士绅的地缘意识,促使其进行超越,国家意识开始萌发。丁戊奇荒也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一方面,通过传教士赈灾使民众对基督教有了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基督教为处于恐慌中的民众提供了心灵的慰藉,还有传教士的赈灾缓解了官员士绅对基督教的仇视。基于这些原因,基督教在丁戊奇荒后获得较快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他文献
14世纪前期,纵贯欧亚大陆的商业交通网得到了恢复并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印度洋为中心连接地中海区域和南海区域的海上商路更为便捷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
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平遥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与游客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游客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区面临的一些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中叶陡然衰落,这期间由于欧洲相似经济结构的发展,它从南方扩散到北方。一时间,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在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