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历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新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作为多倍体中最常见的类型,异源多倍体的杂合起源,使之具有更明显的进化优势。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异源多倍化研究的模式植物,起源于大约7500年前发生在白菜(B.rapa)和甘蓝(B.oleracea)之间的种间杂交和随后的染色体加倍。Hsp70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胁迫的分子伴侣,在植物各组织器官中广泛存在,对植物生长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539,313702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历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新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作为多倍体中最常见的类型,异源多倍体的杂合起源,使之具有更明显的进化优势。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异源多倍化研究的模式植物,起源于大约7500年前发生在白菜(B.rapa)和甘蓝(B.oleracea)之间的种间杂交和随后的染色体加倍。Hsp70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胁迫的分子伴侣,在植物各组织器官中广泛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都至关重要;不同植物基因组中的Hsp70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以基因家族形式分布。本论文选用芸苔属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及其二倍体祖先种为实验材料,基于芸苔属基因组数据,分析了Hsp70基因家族的结构特征以及在高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模式,探讨了芸苔属中全基因组三倍化(whole genome triploidization,WGT)事件与异源多倍化对Hsp70基因家族的影响。本研究中,在甘蓝型油菜(AnAnCnCn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7个Hsp70基因,称为“Bn Hsp70基因”,其中22个基因来自An亚基因组,25个基因来自Cn亚基因组。同时,在白菜(ArAr基因组)和甘蓝(CoCo基因组)中分别发现了29和20个Hsp70基因,分别命名为“Br Hsp70基因”和“Bo Hsp70基因”。根据编码产物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来自于甘蓝型油菜及其近缘物种白菜、甘蓝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共114个Hsp70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6个分支,每个分支内部的成员的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大都高度相似,预测到不同分支的成员的亚细胞定位也不同。但也发现异源多倍化后,Bn Hsp70基因相对于祖先种的同源基因出现内含子增加的现象,可能与多倍化过程中的内含子进化有关。比较甘蓝型油菜与其祖先种的基因分布,发现有17个Hsp70基因在Ar与An保持了相同的相对位置,9个基因在Co与Cn保持了相同的相对位置。异源多倍化和片段复制在Bn Hsp70基因家族的扩增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多数Bn Hsp70基因在复制事件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此外,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几乎所有Hsp70基因在三个物种的茎、叶、花和角果都有表达,表明Hsp70基因广泛参与植物各类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但也发现大多数Hsp70是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部分Bn Hsp70基因在四种组织中表现出与祖先种同源基因不同的表达模式;且与二倍体祖先种的同源基因相比,还出现了组织与亚基因组相互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偏差现象。本研究还应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技术分析了甘蓝型油菜及其二倍体祖先种中Hsp70基因家族在高温胁迫处理后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三个物种中的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随胁迫时间变化而出现改变,且大多数基因在甘蓝型油菜及其二倍体祖先种的表达趋势一致,都在胁迫早期表达量就显著上升,达到相对表达量的最高值,这可能是Hsp70基因对高温的快速响应。Bn Hsp70基因相较于二倍体祖先种的同源基因也出现了特异性表达上升的现象,推测这可能会在多倍体的高温耐受性中发挥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芸苔属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及其二倍体祖先种的Hsp70基因家族结构及其表达情况,揭示了多倍体Hsp70基因家族的进化历程,为进一步探究芸苔属异源多倍体适应性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对甘蓝型油菜的抗逆性育种具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正>宁国资委企[2020]19号各市属企业、各区国资办:现将《支持引导国有企业积极投入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2月14日支持引导国有企业积极投入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宁委发[2020]4号),引导全市国有企业在疫情防控中主动作为、勇挑重
背景:水稻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褐飞虱是水稻专食性害虫,以口针刺吸韧皮部汁液,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褐飞虱最经济环保的方式。目的:从全球水稻核心种质库中发掘抗褐飞虱资源和基因。方法:为了加速开发新的抗性材料,本研究从3k水稻基因组计划(3kRGP)资源中随机挑选1487份水稻组成自然群体,在苗期鉴定了褐飞虱生物型3取食后虫增重表型数据,利用从3kRGP变异数据库中过滤得到
水韭属(Isoetes L.)是水韭科(Isoeteceae)唯一幸存的属,起源于古老的石松类植物,是最早出现的维管植物类群之一,有着特殊的进化地位,能够适应一系列的生境类型。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具有景天酸代谢途径(CAM,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的植物类群,是水生CAM植物的典型代表。然而,关于水韭属植物的CAM代谢途径的起源与进化机制并不清楚。PEPC基因(ph
就企业成长而言,扩张战略几乎是企业必经阶段,尤其是在企业初创及高速发展阶段,外延扩张总是不二选择。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扩张战略,都需要公司财务政策的支持配合。企业通过适当的投资,加强自身的实力,以使扩张战略得以顺利进行。扩张战略及相应的投资又需要恰当的筹资政策(包括股利政策),从而实现战略协同目标。战略协同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故扩张战略、财务政策之间是否协调有效,关键还是要靠企业
微生物常以较高密度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花蜜中,并在不同生境以及生物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微生物大多通过与植物长期稳定互作的传粉者移入花蜜,传粉者访问前的花蜜一般是无菌的。但食蜜啃食者和体型较小无传粉效率的偷蜜者等也可直接接触花蜜,且不同传播载体携带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往往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各种传播媒介在花蜜微生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此外,已有假说认为栖息于花蜜中的酵母具有较强的
肿瘤是DNA损伤和变异引起的一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数据显示,肿瘤新发病例在逐年递增,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200万例。因此,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肿瘤免疫疗法是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应答对肿瘤实施杀伤和清除,是继常规三大肿瘤治疗手段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本研究以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的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为研
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常见的一类环境微生物,其中的致病性菌株在细菌致病机理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onghuensis)HYS菌株是本实验室从东湖水域分离鉴定命名的,前期研究发现其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慢性致死作用比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PA14菌株更为强烈,提示了该菌株在毒性机制方面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为研究东湖假单胞菌HYS菌株对秀
有证据表明,复杂的社会行为具有遗传基础,其主要受到多基因的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家谱数据,对这些性状的遗传力进行分析。此外,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各种非基因途径传递给子代。动物合作繁殖中的利他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状,为了更好地理解利他行为的进化潜力,需要对其遗传基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了解。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雀形目鸟类,表现兼性合作繁殖行为。本文以地山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猪流行性腹泻(PED)——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PEDV可以感染各年龄段的猪群,导致严重的呕吐,脱水和水样腹泻,尤其在哺乳仔猪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EDV属于α-冠状病毒属(Alphacoronavirus)成员,基因组为长约28kb的单股正链RNA,含有7个开放阅读框。主要结构蛋白为纤突蛋白(S)、小膜蛋白(E)、膜
光照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合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药用植物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机制对于人工栽培中光照条件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光系统Ⅱ上的天线蛋白Lhcb2被证明在植物光适应下的光系统状态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在药用植物南极漆姑草(Colobanthus quitensis)和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的研究中发现,Lhcb2是造成药用植物不同生态型光合表现差异的关键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