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简称 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简称 IPPC)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简称 PRA)准则,结合豚草属杂草的特点,对豚草属杂草传入中国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风险性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 1、从地理和管理标准,传入可能性,定殖和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经济重要性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对豚草属(Ambrosia L.)40个种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筛选出有潜在风险,并具有风险分析意义的11种豚草属杂草。 2、运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豚草属杂草PRA评估量化分析指标体系。 3、根据豚草属杂草PRA评估量化分析指标体系,对豚草属11种杂草的风险值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定量风险分析,结果如下: (1) 豚草属杂草A. artemisiifolia, A. trifida和A. psilostachya等3个种的PRA值较高(R>2.0),建议将此3种豚草属杂草列为禁止输入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2) 豚草属杂草A. acanthicarpa, A. maritima, A. tenuifolia, A. bidentata和A. confertiflora等5个种的PRA值不高(1.73≥R≥1.43),但其花粉毒性较高,分布较广,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对这些豚草种类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加强检疫,以防传入和扩散。 (3) 豚草属杂草A. cordifolia、A. ambrosioides和A. chamissonis的风险值较低(R≤1.28),研究结果表明:该3种豚草属杂草未达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标准和要求。 4、通过对我国气候带分布的特征及A.artemisiifolia, A.trifida和A.psilostachya等3种豚草属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并对PRA值较高的该3种豚草属杂草进一步进行定性定量风险分析,绘制了3种豚草属杂草在我国相关地区的适生分布图,划分了它们在中国的适生区。 5、根据3种豚草属危险性杂草的适生性、地理分布、危害特点及风险值的高低,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措施和风险性管理的相关对策,为检疫部门的针对性检疫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