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强精片对奥硝唑所致的弱精子症SD大鼠精子线粒体膜蛋白PHB表达、膜电位MMP水平和精子早期凋亡率的影响,深入探讨强精片对精子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精子活力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强精片的作用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5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精片高剂量组、强精片中剂量组、强精片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各实验组分别给予0.02g/ml浓度的奥硝唑混悬液1ml/(100g·d)灌胃,空白组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ml/(100g·d)灌胃,连续3周灌胃构建大鼠弱精子症模型。第4周开始,强精片高、中、低剂量组在灌胃奥硝唑混悬液前分别予以浓度为0.67g/ml、0.33g/ml、0.17g/ml的强精片混悬液1ml/(100g·d)灌胃,连续3周。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死亡情况发生。于末次灌胃24h后,用25%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成功后,打开腹腔,快速剥离双侧大鼠睾丸、附睾,留取附睾后断头处死大鼠。采用计算机精子质量检测系统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精子活力、密度);Westem blot免疫印迹实验检测附睾精子线粒体膜蛋白PHB相对表达量;JC-1单标法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的早期凋亡率。结果:(1)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的A级、B级精子百分比、精子活力(A+B级精子百分比)以及精子密度较空白组表现出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比,强精片低剂量组的B级精子百分比、精子活力和强精片中、高剂量组的A级、B级精子百分比及精子活力较模型组显著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强精片低、中、高剂量组的精子密度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的PHB表达量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比,强精片低、中、高剂量组PHB表达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随着强精片剂量增加,PHB表达量越高。(3)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MMP水平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强精片中、高剂量组的MMP明显恢复,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强精片低剂量组的M MP未见明显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精子早期凋亡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对比,强精片中、高剂量组的精子早期凋亡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强精片低剂量组的精子早期凋亡率未见明显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精片能明显改善奥硝唑所致的弱精子症大鼠的精子活力,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精子线粒体膜蛋白PHB表达量,稳定线粒体膜电位M MP水平、减少精子早期凋亡率,进而改善精子线粒体功能,恢复精子运动能力,达到治疗弱精子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