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营坊金矿地处华北陆块北缘中段,该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尤其燕山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大量的金矿床形成于该时期,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矿区包括下金宝沟斑岩型金矿,大东山矽卡岩型金矿和东梁中温热液型金矿。下金宝沟金矿产于蚀变花岗斑岩体及接触带中;大东山金矿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与长城系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东梁金矿产于大东山杂岩体与长城系的接触带上,矿体主要赋存于流纹质角砾熔岩带,受火山机构的环形构造控制。矿区出露岩体为下营坊杂岩体,地表由下金宝沟花岗斑岩体和大东山杂岩体组成,二者在深部连接为一体。杂岩体岩性主要包括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其边部还有流纹质角砾熔岩、流纹岩等。对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下营坊杂岩体可归类为富钾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形成于构造环境重大转折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的一个同源演化序列,岩浆来源具壳幔混源的特征,其中花岗斑岩属于具一定分异的I型花岗岩。对主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包裹体形态较规则,以椭圆形为主,大小变化较大,在1μm15μm之间,但以3μm8μm为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00300℃;盐度主要分布在7.70wt%16.34wt%之间;流体密度主要集中在0.7740.994g/cm3之间。根据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壳幔混源岩浆的残余岩浆热液,其流体体系应该为H2O-CO2-NaCl(KCl)体系。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主成矿期以岩浆水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有大气水的参与,到成矿晚期完全变为大气水;方解石脉中碳同位素的研究说明成矿晚期大气水带来了地层(高于庄组)中的碳,印证了氢氧同位素研究的结论。硫同位素研究证明其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地幔,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来自于上地幔或下地壳,都显示了幔源与壳源的特征,这与下营坊杂岩体具壳幔混源的特征是一致的,表明了成矿与本区中酸性岩浆活动的密切关系;再加上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论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壳幔混源岩浆的残余岩浆热液,可以认为金主要来源于岩浆,但也有少量来源于地层中的金。下金宝沟金矿、大东山金矿和东梁金矿系同一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与下营坊杂岩体关系密切,即与其形成于同一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同一时代。故推测其成矿作用也发生在构造环境重大转折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由绢云母化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岩年龄,推测成矿年龄在150Ma左右,是晚侏罗世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本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但以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为主。矿体主要受F4断裂、环状构造、褶皱构造、接触带构造以及杂岩体的控制,杂岩体中以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控矿作用最明显。研究区内,F4断裂及下金宝沟太古宇的穹窿构造的影响范围都可作为找矿的有利地段;杂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层滑构造带也是具重要意义的找矿地段。在区域上,找晚侏罗世岩浆岩(主要指侵入岩和次火山岩)及与其有关的类似斑岩—热液矿床成矿系统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