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却并没得到有效提高,在发达国家这一情况尤为严重。这是中国国家形象现在所面临的主要困境。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国家形象,这对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来说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学界既有研究主要关注意识形态差异、“中国威胁论”和大众传媒扭曲等较为固定的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并不能很好解释近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日益负面的现象。因此,本研究希望对现有主要研究结论进行证实或者证伪,同时,找出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变动的主要因素。而日本民众近二十年来对华亲近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这无疑为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在理论上,本研究借助社会认知理论,将国家形象视为社会认知结果,进而,构建起一个影响国家形象认知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认知主体、认知对象和认知情境都会影响到一国的国家形象。结合日本对华亲近感变动,本研究从认知主体(日本宏观经济状况)、认知客体(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军力增长和中国社会发展)以及认知情境(中日人员流动、中日经济交流)三个方面设计了十个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失业率变动”、“中国GDP变动”、“日本来华人数变动”和“中国赴日人数变动”四个变量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其中,“日本失业率变动”变动与因变量“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而“中国GDP变动”、“日本来华人数变动”和“中国赴日人数变动”三者变动与因变量“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变动”成反方向变动。最后,本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会引起他国民众的负面情绪,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是传达中国正面国家形象的有效信号之一;此外,民众更倾向于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去判断一国的国家形象,而对于贸易逆差等整体和抽象信息的感知是不灵敏的;而人员交流带来的不仅是双方的相互了解,由之而来还有相互摩擦。这些结论对于冲破中国国家形象困境,无疑具有一系列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