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新时代农业改革浪潮中,搭乘农业现代化的快车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但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阻碍,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力较弱,家庭农场专业化人才缺乏,农业金融服务水平低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差,土地流转聚集难等问题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规模经济理论、土地流转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等基础理论为依据,深入农村基层,以河南省安阳市一区四县的98家家庭农场主为样本,对其家庭农场经营状况进行调研,采集数据。将家庭农场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实况了解影响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农场主规模经营意愿,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运用Stata1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数据可知,农场主个体特征、家庭状况、土地流转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影响家庭农场主规模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年龄、家庭承包土地亩数、转入期限、土地租金、机械数量、是否享受优惠政策等因素与影响农场主扩大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为安阳市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稳步发展,提供可采取性的政策建议,从加强培养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落实社会支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引导农场主根据现实环境选择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适度区间,实现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经济收益最大化。激发安阳市家庭农场主进行规模经营的意愿、发挥家庭农场主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大力培育新型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引进科技人才服务农村建设,增加农场主学习机会;其次,切实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提高土地流转利用率,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强化农业生产投入保障机制,提升农业生产保险服务水平,有效解决农场主经营资金不足问题;最后,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社会保障,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场主规模经营破除限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