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肛瘘(anal fistula)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隶属祖国医学“肛漏”范畴。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以青壮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1),其发病率约占肛周疾病的10%~20%,占外科疾病的6%左右。本病多由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而成。其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一直困扰着人们,很多患者虽经多次手术仍反复发作不愈或愈后再发。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肛瘘特别是高位肛瘘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外科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根据瘘管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的位置关系,肛瘘分为低位肛瘘、高位肛瘘。低位肛瘘即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不包括深部),手术可采用直接切开瘘管或切除瘘管法。高位肛瘘即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手术可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并通过分次紧线,缓慢勒开瘘道及肛直环,达到治疗目的。这种传统的高位挂线术虽可避免完全性肛门失禁,但因在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的肛直环勒断,必定会形成部分缺损,影响其括约功能,术后大部分患者会有排气、排便控制能力下降,出现漏气漏液等轻度肛门失禁现象。故寻求一种既能保证疗效、又能较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与肛门功能的术式成为肛瘘治疗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低位切开虚挂引流法是导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隐窝腺感染学说、中央间隙感染学说,结合肛管直肠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治愈率高、功能保护好、兼具中医特色的新术式。采用低位切开虚挂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在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灶,即正确处理内口的前提下,深部瘘管顶端挂线而不紧线,改变传统挂线疗法以切开为主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挂线的引流作用和异物刺激作用,舍弃其慢性勒割作用,从而达到既治愈高位肛瘘、又有效地保护肛门功能的目的。目的:通过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减少手术对肛周肌肉组织的损伤,维持肛门的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2例符合要求的高位肛瘘的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切开加虚挂引流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术后对两组病人的总疗效、并发症(漏气漏液、疤痕畸形)、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肛瘘复发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在保护肛门功能和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复发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切开加虚挂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