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哲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都表征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的,任何人类美好生活的理想都可以诉诸一种哲学的表达。古希腊哲学开启了一个人类理想生活的维度,为人类更自由更有意义地生活保留了一份精神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马克思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指出人类理想生活的维度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维度。本文认为,为推进共产主义学说和马克思哲学的深入研究,找到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结合点,真正敞开和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复兴,就应当把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合理地理解为一种生活理想。而对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生活理想的理解的理论旨趣在于结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尝试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内创造能够反思和解决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生活问题的哲学理论,具体的说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意义上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实现我们民族自己的好生活。引言:引出“好生活”问题,指出哲学至少自古希腊时期开始就已经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追求。希腊的普遍理性精神开启了一个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理想生活维度。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哲学理论都包含着是人类更好生活的理想,伴随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人们对“好生活”的理解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马克思早已洞悉了哲学的生活转向,并在人的现实活动中,在改造世界的目标中完成了对人本身、人的生活以及人类历史的现实理解。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特殊意义就在于为古希腊开启的生活理想找到了现实基础和实现路径。对此,我们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包含着对人类更好生活的探索。第一章:哲学理论探索的生活维度和人类生活的哲学维度相互缠绕,共同诠释着哲学和生活的统一。对好生活的追问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的使命和理想,哲学理论探索终极的目的就是使现实和具体的个人得以更好的生活。至少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已然发生了从单纯对智慧的向往到批判、澄清不自觉和无条件的前提的转变,凸显出了一种超越的维度,而这种超越和批判的力量构成了一种人类理想生活的维度,就是我们能够更好生活的希望。本章第一节描述“好生活”问题的发端,通过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对好生活的理解,指出生活理想自古希腊开始就是与哲学使命息息相关的;第二节指出古希腊哲学开启的人类理想生活的维度是它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第三节通过论述马克思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引证理想生活的维度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维度,尤其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维度。第二章:对共产主义做一种生活理想的理解并不是凭空想象,这一章我们主要通过对马克思的著作的考察将共产主义理论从构想、完善到阐发的过程理解为不断赋予共产主义以生活理想之精神和意义的过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共产党宣言》,尽管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论表述发生了变化,但其实质仍然能够在生活理想的意义上得到统一。透过对以上文本的考察,共产主义生活理想的含义、现实意义和它所呈现的好生活的图景得到了具体的呈现。本章第一节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呈现共产主义生活理想的最初含义;第二节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探讨共产主义生活理想的现实理解;第三节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考察呈现共产主义生活理想的现实图景。第三章: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既表达了对无产阶级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同时又表达了为无产阶级找到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最高理想。这一最高理想内含了一种超越人类现实生活的哲学表达。马克思一方面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源自人类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最后解放的理想世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作一种生活理想的理解实际体现了马克思思想中本来就蕴含的面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旨趣。透过对共产主义所体现的思辨和经验、批判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其表达的生活理想的实质和意义给出概括,即“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本章第一节论证共产主义生活理想所蕴含的双重逻辑和双重维度;第二节概括共产主义生活理想的实质和意义,即它是哲学以特殊的形式对人类生活的历史过程的参与和介入,是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全面批判。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作为社会革命是对非人生活的抗议,是人类解放理想的现实历史的理论表达,是现实的历史运动中的社会批判意识。第三节论述马克思之后的西方哲学对好生活的理解,指出这些思想(霍耐特和海德格尔)对好生活理解提供的新的思路。第四章: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生活理想深刻地启示着的当代中国理论对好生活的探索和想象。赵汀阳先生提出了试图通过更好的制度安排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和平和安全保障的“天下体系”。高清海先生提出了面向人类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类哲学。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立在幽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对中华民族自己的好生活的最平凡、最真实想象的“中国梦”。这些理论和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将为人们摆脱现代性的危机,引导人们走向类的共同体,实现人类美好的共同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可能性。本章第一节讨论的是为更好解决世界问题和实现人类更好的共同生活提供思想思源和理论准备的“天下体系”;第二节讨论的是从人的类本性这一角度去理解人的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的,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能够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一些新的思想启示的“类哲学”;第三节讨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在现代文明中寻找到好生活的新方向,及中华民族自己的好生活,中国人民的中国梦。贯穿全文的观点是,按照最通常的理解,共产主义意味着一种完美的社会形态和完善的社会制度,按照这样的理解,共产主义所蕴含的一个内在的理想维度被遮蔽了。因而,对共产主义做一种生活理想的理解可以使这一被遮蔽的维度得以显现,进而也能够使我们进入一种新的哲学思维去思考和理解好生活问题。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从根本上说,这一解放的理想实际表达的就是无产阶级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或者更具体的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来没有远离人的真实生活世界。马克思对自己时代的无产阶级生活困境的洞察和关切,充分显示出其理论,尤其是共产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实现好生活的最优、最彻底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面对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我们也应该尝试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内创造能够反思和解决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生活问题的最优的、最彻底的哲学理论。具体的说就是思考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意义上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实现我们民族自己的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