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持续推进,社会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相对滞后,公共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这一现状在“城中村”这一特殊社区体现得尤为突出。城中村是“都市中的村庄”,尽管其位置身处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城中村公共品的供给处于真空地带,不但直接影响城中村居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可能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威胁整个城市的社会生态。因此,如何在保持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又不忽视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的改善,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学者在研究公共品供给方面,较多选择普通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的对象,有关“城中村”的文献,也多数以社会逻辑、制度变迁等社会学角度以及城中村改造等治理角度为研究视角,鲜有学者将城中村与公共品供给相结合,探讨城中村公共品供给问题。鉴于此,本文以贵阳市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相关公共品供给理论和有效的供给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贵阳市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考察了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作为公共品供给主体时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各供给主体有效供给的条件和供给形式,最后形成相关对策建议,以供政策制定者参考。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在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现状中,居民对公共治安的不满意度最高,达到82.19%,环境卫生和公共出行也达到60%以上;而在对公共品的需求上,公共治安也排在第一位,达到了71.91%,公交车需求达60.27%。可见,公共治安问题是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的首要问题。(2)城中村公共品供给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供给主体缺位、投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评估机制。(3)由于公共品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其广,单一的供给主体可能难以形成有效供给。与此相应,城中村公共品能否有效供给则主要取决于各区政府、村委会的重视程度、村民自治程度以及是否善于借助非营利组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