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促进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均衡配置为逻辑起点,以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研究内容,以解决现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研究的选题是基于信息化社会的宏观时代背景、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长期诉求以及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有的实践探索。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文献的梳理、分析和归纳,从而确定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上,本文所指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是狭义上的信息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在网络或多媒体环境下运行的资源。“区域”是指以行政划分为主的管辖范围。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文献法、访谈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旨在说明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资源建设存在的障碍,探寻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能性,构建合理的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文章主要从五个部分对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文章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研究的背景、拟定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思路,以及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对国外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梳理,归纳推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趋势;分析国内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学者们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核心概念。其次,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依据——现行“校校建库”模式存在诸多不足,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依据——信息资源自身的特点、系统论的支撑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依据——教育城域网、校园网的开通与应用。接着,从系统论的角度,构建了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利用模式。该模式涉及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方、教育信息资源的提供方、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教育信息资源及它们之间的运行方式五个要素;阐明了各主体要素在保证教育信息共建共享系统运行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及职责;通过多方面比较“校校建库”模式与“区域共建共享”资源库模式,认为“区域共建共享”资源库模式可以增强教育资源的投资效益,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扩大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容量,有效防止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后,借鉴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运行方式后,从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保障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对资源开发方采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对资源使用方采取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学校联合开发、学校应用”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的运行机制。从理论上证明了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可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商业化有序开发,符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该研究以宁夏构杞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淀粉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内质体超微结构和淀粉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汽车制造材料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密度材料的比例下降,低密度材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汽车材料向轻量化、节省资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斗战从未停止过,可口可乐一直不断的提防劲敌的强攻;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来可乐饮品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饮用可乐会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的总结历史经验,科学的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助于和谐文化
[案情]2000年,某市国土资源局将一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划拨给某单位建办公综合楼,而该单位却在2003年将该宗地非法转让给某房地产公司搞房地产开发。直至2007年购房者办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推动我国的公众参与进程,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公众参与正在兴起,
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应建立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跨文化沟通渠道;努力发挥各类员工的特长
<正>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解放后,全国许多地区对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应用血清甲种胎儿蛋白检测,广泛开展普查
【正】 英国法通常被看作是由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以普通法的历史最为悠久,衡平法乃是普通法的补充和完善,而制定法则是其具体体现。因此,
组织敏捷性作为一种高阶动态能力对于动态环境下的现代企业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国内外组织敏捷性的相关文献,从感知能力、应对能力、创新能力3个视角归纳总结了组织敏捷性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