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an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我国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多元化”现象日益突出。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正由“普遍受益期”过渡为“利益调整期”。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高危期。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最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不稳定因素而引发的群体事件也是逐年增多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群体性事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但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上往往表现的手段僵化、思维陈旧、态度消极。不但没能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危急事态,有时反而激化了矛盾,带来了更为恶劣的影响。   因此,在新时期就针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爆发所表现的一些新特征、新形式,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分析,从而提出政府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这些在提倡可续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是十分有必要和极为紧迫的。   本选题将从我国今年来群体性事件所表现的新特点入手,在分析以往案例的前提下说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性质、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新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所表现出的新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如何从预防角度和应急角度上应对群体性事件。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主要在原有文献基础之上阐释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性质与特征。特别是在借鉴了前人的研究的同时,强调了在新时期条件下,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性质及特征所应具有的新解释。   (2)第二部分主要解释了如何在宏观角度上制定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性措施。   (3)第三部分主要从微观角度出发,多层面的解释如何从微观角度出发制定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措施;并尝试建立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流程。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   (1)强调新时期的新特征。由于对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文献不多,并且群体性事件在我国正处于多发期,因此本文紧扣时事、新的研究成果与国家相关政策,从定义到处理措施都力图给出最新的思路和方法。   (2)在宏观层面上,将以往的两种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化。以前对于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分析上,主要有社会结构研究范式以及社会制度研究范式两种方法。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两种范式进行了融合,系统化地对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诱因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对策。   (3)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理上,使用了大量的新模型和理论。比如“大政府”是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将矛头对准政府的根本原因;使用谢林的分水岭模型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爆发到发展的过程,并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事态控制;第一次提出了“非完全匿名效应”;此外,比较系统的制定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流程方案。  
其他文献
日前,安徽广播电视台主要领导职务调整。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庄保斌任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于1959年2月出生,安徽定远人,大学本科学历。1977年参加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规模的农地征收。目前的补偿机制无法满足大量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如何改进当下的征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的政绩观和评价体系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在原来问责制的基础上加入了行政绩效问责,使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行政绩效问责是行
“贵代表:本次评议的案件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已将案情简要、评议表和庭审视频发到QQ群,请您在20日前将评议情况反馈给我院。”这是6月11日江苏省金湖县人民法院发给当地每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耕地资源呈现出急剧下降的态势。如此以来,不仅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目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大量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导致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农建设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而我国可供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只有通过内部挖潜及集约用地来解决这一问
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对某种特定的利用方式或目的的适合程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鉴定,并阐述土地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