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跃于日本明治20年代末期的女作家樋口一叶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天才作家。她的创作生涯虽短,却留下了大量永载文学史册的优秀作品。其中,描写少男少女初恋的《青梅竹马》被余华赞为“最优美的爱情篇章”。迄今为止,《青梅竹马》已出版的译本有两个版本。一是由萧萧翻译,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樋口一叶选集》2004年台北洪范书店出版的林文月所译《十本文旨在围绕《青梅竹马》的两个译本,比较在通过翻译再现原著的特征这一过程中,对“形似”与“神似”法是如何加以处理和运用的。第一章思考了一叶文体的特征及《青梅竹马》文体上的特征。第二章试对两译本的特征及异同加以了归纳。在第三章中,围绕两译本在翻译过程中的“形似”与“神似”处理方法,对“形似”与“神似”的定义、问题的提起与展开进行了探索,此外,对学界就两者的关系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主张也进行了考察。第四章以《青梅竹马》两译本的翻译为中心,通过列举实例比较了译文的内容及风格上的特征和异同。之后,试比较了在通过翻译再现原著的过程中“形似”与“神似”法的运用,思考了两者的关系并加以归纳。最后,结论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从原作中一叶文体的特色和异国情调的再现来看,林译注重“形似”,下了很多功夫,更好地传达出了原作的氛围。然而,由于过分拘泥于日文的结构和行文习惯,出现了硬译、误译,在传达“内层隐藏的更深韵味”之际也反而有所束缚。与之相对,萧译则注重“神似”,译文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用灵活的表达方式更加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容,也很好地再现了原作的语言及文采。但另一方面,由于译者不拘泥于忠实于原作这一原则,使得在翻译体现原作特征的韵律之际用心略显不足,或过多地融入了译者的创造性因素,因此出现了以牺牲“形似”来追求“神似”,即不能充分体现原作的氛围和文体特色的情况。第二,由于两译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所呈现的译本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有所不同。但是,关于两译本孰优孰劣,却不能仅凭这样的区别加以判断。通过本论文对译本的分析即可看出,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应当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