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是生活中很普遍的经济现象,恶性通货膨胀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都会考虑如何降低通货膨胀。本文旨在寻找最优的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货膨胀,因此首先从通货膨胀的社会福利成本谈起,介绍了菜单成本、靴底成本、税收扭曲成本等概念含义,明确高通货膨胀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控制通货膨胀。 为了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货币政策。为了实现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央行可以采取不同的中间目标,主要有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等等。从各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汇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等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作用正逐步下降,而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做法逐渐兴起。本文接着比较不同中介目标的特点和优点和缺陷,然后介绍了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一新兴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及它与其它几种目标的不同之处。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实施效果已经不太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考察其它的中介目标。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实行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等不同目标的可行性,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是中国除了货币供应量之外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在真正实施之前,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