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尔兰当代两大剧作家,托马斯?墨菲与布莱恩?弗里尔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创作戏剧并且均有大量作品问世,但两人的成名之路截然不同。前者在80年代才获得关注,逐渐成名,而后者在60年代中后期作品就得到大量好评,从此得名。一般来说,文学创作者成名都在35-40岁,正如弗里尔一样。他的剧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备受赞誉,更因戏剧《翻译》使其名声大噪,荣获多项权威戏剧奖项,被认为是“当今爱尔兰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对他的学术研究也从70年代左右持续到现在,伴随大量专著和论文出版。相较于墨菲,将近50岁才逐渐成名,自从第一部长篇戏剧A Whistle in the Dark在伦敦首演便引起骚动,国内和英国戏剧界批评赞扬此起彼伏不断,接下来创作的戏剧都未得到各大剧场的接收。一直到80年代才真正得到关注,戏剧在阿贝等多家剧院上演并得到各类著名戏剧奖项的青睐。其作品也开始在各地巡演,甚至连续参加了几届的都柏林戏剧文化节,2001年专门举办戏剧节来赞扬他的作品。而对墨菲的学术研究也才从21世纪初左右开始。因此,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两人成名的时间差距尽然相差了20多年。而本论文将以此现象作为一个切入点,探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是当时的政治文化,还是与当时主流戏剧的冲突?从而进一步尝试重新估量墨菲的戏剧价值和贡献。现今还没有出现相关论文和著作来探讨这个现象,本文首做尝试,希望能成为探究中的冰山一角,挖掘出其中的原因,能让墨菲的作品更好的大放光彩,对重估他在爱尔兰戏剧界的影响和地位起到一定帮助。本文选取墨菲的两部剧作A Whistle in the Dark和Bailegangaire作为主要研究剧本,因为作为墨菲的开山之作,A Whistle in the Dark并未替墨菲打开成名之门,而是极大的影响了其后来的发展,此后直到80年代墨菲的作品才受到关注,或可从此挖掘原因;Bailegangair重点体现了文章中提及的‘寻家’主题而可用。当然,两部作品中涉及其的其他内容也将辅助到主题写作。本文题目为为《迟来的荣誉—重估墨菲及其作品在爱尔兰剧坛的地位及影响》,主要框架为:首先,在第一章引论部分中详细叙述了墨菲的整个人生经历,包括作品概况、国内外迄今为止对他的研究状况,接着表明选题原因和目的并给出文章段落。第二章节详细总结归纳墨菲作品的特色和目前在剧坛影响。首先是让墨菲与同时代的弗里尔相比较和与前辈如叶芝、奥卡西和辛格相比较,也就是涉及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墨菲戏剧所在时代的主题艺术特色以及从前代剧作家身上继承和超越的戏剧主题与风格特征。然后分析出墨菲戏剧的独到超越之处,顺势提出问题--既然墨菲的戏剧这么有特色,为什么埋没了20多年才最终在国内外得到关注和赞誉。第三章开始重点分析挖掘墨菲被忽略的深层原因。本文将从爱尔兰当时的主流戏剧风格,狭隘的民族主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在总结部分,究其原因,并不是墨菲的戏剧没有任何价值和特色,而在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潮等无法接受墨菲的特点,被主流排斥,从而没有看到墨菲戏剧的价值和真正贡献。该文的结论即是:国内外各界都应该重新分析和评估墨菲的戏剧创作,给他送去一份迟到的敬意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