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许多译者试图通过翻译古典文学作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世界。因为中英文化的差异显著,所以如何将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成英语成为困扰译者们的一个问题。关联理论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格特的关联理论翻译观,翻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确切的说是一种跨语言的解释性运用行为。”(2004;211)关联原则的一致性要求翻译必须要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又不让读者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去获得这些语境效果。通过从关联理论视角对比《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本文试图找到最佳关联的翻译。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回顾了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牡丹亭》翻译的研究以及文化负载词的研究。第二章论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接着探讨了格特的关联理论翻译观。第三章探讨如何运用关联理论翻译文化负载词。根据关联原则,本文得出成功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应该是最佳关联的翻译,也就是说这样的翻译应该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不让译文读者付出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去获取这些认知效果。第四段从关联理论视角比较了西里尔·伯齐的译本和张光前的译本中关于《牡丹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多数情况下,张光前正确地推断出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也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做出了正确的假设,这使得他的翻译产生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且没有让译文读者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而伯齐没有正确的推理出原文作者的意图,且错误地假设了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所以其多数的翻译没有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让译文读者付出了不必要的认知努力。不过,少数情况下,伯齐的翻译比张光前的翻译更加关联,因为伯齐在原文与译文相似性方面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这使得译文读者用较少的认知努力从他的译文中找到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从比较当中可以总结出,张光前的大部分翻译取得最佳关联,而伯齐的小部分翻译取得了最佳关联。这一结果表明关联理论不仅能有效地解释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能够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翻译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译者能否遵循关联原则—“做与寻找最佳关联相一致的事情”(格特,2004:124)为了这两轮明示推理交际的成功,译者要考虑原文交际者与译文读者间认知环境的差异。另外,要决定哪些是对读者来说值得保留的关联的方面,译者必须斟酌其潜在的语境效果与处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