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磨性是煤加工利用中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制粉系统设计与运行中的一个主要参数。可磨性指数和煤的破碎机理、煤粒破碎后的粒度分布均有关系。前人对煤的可磨性研究仅限于少量煤种的可磨性变化规律以及对燃烧特性影响,而没有深入到煤种的破碎机理及其粒度分布变化的研究上。本文主要分析不同煤种及其混煤的可磨性变化规律以及其破碎机理,从机理上分析煤种的破碎过程以及破碎后的粒度分布规律,为制粉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和煤粉燃烧提供依据。 本文运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和马耳文激光粒度仪分别对几种单煤和混煤进行了可磨性指数测定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在单煤的试验中,本文对不同灰分的煤种研究认为随着煤种灰分产率的上升,煤的可磨性指数升高,并提出了可磨性与煤灰分产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分析了煤粉经过破碎后不同粒度下工业分析偏析。 在混煤的试验中,选取四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种分别与平朔烟煤混配,分析混煤的可磨性指数变化规律,指出了混煤的可磨性指数预测方法;并用粉碎理论解释了混煤破碎后的粒度分布规律,研究得出可磨性指数变化规律比较复杂,烟煤与烟煤及烟煤与无烟煤的混配中,可磨性指数上下波动,有时会高于其可磨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值,选择不同的混配比例可以改变其可磨性指数值;在烟煤与褐煤、贫煤与褐煤的混配中,可磨性指数无论在何种比例下总是低于其单煤的可磨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值。同时混煤由于各自单煤的机械性质和可磨性指数不同,其破碎后的粒度分布规律和破碎过程不同,磨碎过程不仅表现为阻碍或者促进,而是破碎过程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