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教士的太平天国观(1853-1864)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太平天国运动被视为“叛乱”还是革命,它长期以来一直都被看成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因此,太平天国理所当然成为当代历史学家关注或研究对象。目前学界对太平天国的性质、意义、宗教、政治等各方面都涉及研究,也作出种种不同的阐释。然而,不管太平天国研究成果如何,所有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学者都面临一个问题,即可供利用的原始资料少,研究必须大大依赖于第二层次原始资料。本文选题为西方传教士的太平天国观(1853-1864),以传教士的视角下观察认识太平天国,出自太平天国局外人的笔下,传教士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而记下的日记、信函或发表的论刊,这绝非太平天国圈子之外的中国观察家所能相比的,他们能凭借一种相对特殊的有利地位来从事观察和记述,尽管仍具有局限性,但从另一面记录和认识了太平天国,提出了许多质疑,记录了大量细节,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中文记载的不足,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价值。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并没有取得多大发展。而太平天国爆发后,带有奇特的宗教性质与传教士广泛宣讲福音的传教使命及为母国刺探情报需要不谋而合。从而,西方传教士(主要以英美为主)的特殊使命要求,进入占领区深入了解太平天国。本文主要从西方传教士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道德风俗等方面的认识而进行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对太平天国领区深入程度,传教士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及态度的具体表现,即由间接到直接,又浅到深,由希望到失望。传教士的太平天国观不断变化发展,它受当时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却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教会和西方政府产生或多或少的历史影响,甚至成为两者对华政策调整的一道风向标。西方传教士在与太平天国接触过程中,由粗疏到深入,当对这场革命运动有了清楚本质认识后,无利于传播正统基督教,由希望转而失望,随着西方对华政策变化且倾斜清政府一方,与之交战,传教士与太平天国的联系也随之终结。
其他文献
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成绩考核等几方面介绍了复旦大学近几年在"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逐步引进国外著名高校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瘟疫,是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持续时间长的流行性急性传染病。人类社会伊始,一直饱受瘟疫的侵害。瘟疫的流行具有地方性、区域性的特点。经过瘟疫洗劫之后,人类社会往往
市场进入障碍是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其松动和变化有助于研究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和评价推动经济转轨的进程因素。进入障碍问题己经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业的
天然彩色棉相比于普通白棉及其染色棉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但容易被染色棉假冒,因此,开发一套准确、可操作性强的天然彩色棉纤维及其制品的定性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许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报纸
近代新疆警政创设于清朝政府统治时期,最初由于财力有限,只是从省会开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向省内各府厅州县扩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新疆最终建立起了一套由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