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评价观察外固定支架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PFNA组与外固定支架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客观评价分析两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未来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依据,并展望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选择适合老年患者手术方式的发展趋势。方法:本次论文主要通过系统的回顾现存中医医学及现代医学理论文献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解,总结归纳了中医学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因病机、损伤机制、整复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中医学内治法结合外治法及其后期功能锻炼,现代医学对该类骨折的认识,特殊的解剖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分型、生物力学和治疗方法等的综述及治疗进展文献。本课题回顾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PFNA组20例,外固定支架组20例,分别采用PFNA和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分别观察术后两周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术后半年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髋功能,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本实验结果认为PFNA组与外固定支架组在术后两周近期疗效对比,PFNA组较外固定支架组在护理上简便,稳定性强,患者可早期下地功能活动,外固定支架术后疼痛明显比PFNA组减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着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髋关节功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论认为PFNA组与外固定支架组在术后两周近期疗效对比,PFNA组较外固定支架组在护理上简便,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对外固定支架术后疼痛明显比PFNA组减轻,PFNA组可相对更早点被动锻炼,稳定性强,后期功能恢复上两组没有差别,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观察样本量小且观察周期短,我们本着询证医学的科学态度,需要大样本量及长期临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