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温甲醇洗是一种成熟有效的物理吸附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起源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该工艺利用酸性气体与有效气体在低温甲醇溶液中较大溶解度差异的性质,使用低温甲醇作为溶剂,深度脱除气体中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工艺流程主要由吸收、解吸、再生、回收系统组成。与其他物理溶剂相比,甲醇对酸性组分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需要更少的溶剂使用,所需操作费用更低,因此在气体净化领域应用广泛。某厂低温甲醇洗工艺运行中存在二氧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甲醇洗是一种成熟有效的物理吸附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起源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该工艺利用酸性气体与有效气体在低温甲醇溶液中较大溶解度差异的性质,使用低温甲醇作为溶剂,深度脱除气体中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工艺流程主要由吸收、解吸、再生、回收系统组成。与其他物理溶剂相比,甲醇对酸性组分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需要更少的溶剂使用,所需操作费用更低,因此在气体净化领域应用广泛。某厂低温甲醇洗工艺运行中存在二氧化碳排放气中硫化物、甲烷、一氧化碳等含量较高,且甲醇循环量与设计不匹配、有效气体损失较大等问题。导致该厂二氧化碳产品气中气体含量不符合工艺要求,包含过多的硫化物与甲烷气体,需要对原工艺流程进行改造,消除甲醇与排放杂质的影响。首先采用Aspen Plus软件基于PSRK物性方法对该厂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实际工况进行模拟,所得模拟值与工厂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拟流程的可靠性。分析该厂现存相关问题,在原有工艺流程基础上,新增无硫甲醇闪蒸罐、闪蒸汽压缩机、闪蒸汽进出口换热器和贫甲醇/半贫液换热器,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改造工艺的最优参数。改造后贫甲醇液温度为-51.01℃,甲醇半贫液温度为-45.57℃,减少系统甲醇循环量,降低系统温度,恢复最初的设计能力;二氧化碳排放气中CO2的摩尔分数增至98.17%、CH4的摩尔分数降至0.49%、H2S的摩尔分数降至70 ppm、CO的摩尔分数降至0.09%,均达到工艺要求标准,减少有效气体浪费。最后运用Aspen Energy Analyzer对改造后的工艺进行换热网络分析与优化设计。设计改造的方案有效解决了二氧化碳产品气中有效气体组分甲烷与酸性气体组分硫化氢过多的问题,并将甲醇液与甲醇半贫液的温度与工艺设计值相匹配,增加了吸收塔的净化能力,为后续甲醇溶液循环量的降低奠定了基础。本文的改造方案增设的设备较少,投资较少,保留原有设备且对相关管线没有做出较大改动,改造方案简单易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原流程的完整性。为工厂的实际生产改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愈发个性化,折叠手机、电子皮肤、可植入式医疗器件等柔性电子产品已经开始在生活中大量应用。为了给柔性电子产品提供能量,柔性储能设备的开发必不可少。作为柔性储能设备中的一种,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小型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低的能量密度和有限的机械灵活性限制了其在柔性电子产品上的进一步应用。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机械灵活性和
探究森林碳汇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对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与居民福祉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能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新视角。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森林碳汇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1978-2020年期间,全国森林碳汇总量均值由32907.78万吨提升至62871.65万吨,增幅为91.05%;单位面积森林碳汇均值由1978年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类多孔有机骨架材料,其是通过金属离子或连接的金属离子群与特定的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因为具有孔径可调,结构多样以及易于修饰的孔道结构,MOFs打破了传统沸石分子筛在化学组成和孔道大小方面诸多限制性条件,在很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成为现在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类沸石咪唑骨架(ZIFs)作为MOFs材料的一种,有着与沸石相似的结构特点,且拥有MOF
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不仅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且不可再生资源的潜在耗尽正迫使世界各国加快转向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在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催化转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R)和氧还原(ORR)等是关键能源转换技术涉及的电催化反应,涉及多电子质子耦合转移,亟需开发新型高效催化体系,协同解决扩散传质及高反应能垒和低选择性问题。炭基催化材料具有表面化学可调、导电性好、孔隙
针对采用单镜头生产的地形图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使用多镜头倾斜摄影方式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案。首先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及作业流程进行了介绍,其次以实际项目为例,对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利用检查点在EPS软件中对地形图精度进行了检测统计。结果表明,该次生产的地形图精度可以满足1:500比例尺精度要求,可为同行作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膜分离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和节省能量等优点,在海水淡化、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二维(2D)纳米材料化学的巨大进步为膜和膜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会,2D材料纳米片堆叠形成的层状膜有望实现在纳米和亚纳米尺度内可控的质量传递。石墨烯是最具代表性的2D纳米材料之一,近年来,以氧化石墨烯(GO)为2D构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利用可持续的CO2替代化石燃料产生高值碳氢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开发的电化学CO2还原技术受限于较低的能量效率,还远未达到工业化门槛。将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与热力学电位较低的阳极反应耦合,可以在降低槽电压的同时,提升阴阳极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是提高CO2还原技术能量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基于5-羟甲基糠醛(HMF)分子和氯离子尺寸差异,从扩散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过渡金
由于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烃类的分离和纯化是石油化工行业中高能耗的过程,而其中丙烷/丙烯分离和二甲苯异构体分离更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七种化学分离之一。吸附分离作为一种高效和节能的气体分离技术,在烃类的分离纯化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吸附分离技术的关键在于构建高效的吸附剂。对于吸附剂的设计,合适微孔尺寸可以区分两个性质相似的分子,是提高烃类分离选择性的关键。多孔碳材料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
高功率芯片、高能量密度电芯、无线充电、AI和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热管理技术的支持。热界面材料填充在发热元件和热阱之间,是热管理器件中的关键组件。沥青基碳纤维不仅具有高热导率,高强度、低热膨胀系数以及高长径比等优点,还有着完善的产业基础和科研投入,是热界面材料导热填料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如何克服石墨纤维高导电性、实现纤维填料定向排列以及碳纤维无损表面处理等仍是碳纤维基热界面材料亟待解决的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中国开始实施“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并承诺在2060年之前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促使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对化石能源的逐步取代,生物质作为唯一可再生碳源而备受关注,其中植物油作为生物质中最主要的组成单元可以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平台化合物和生物燃料。通常,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含氧化合物使其不适合直接作为燃料,因此加氢脱氧对提高其燃烧热值、稳定性以及降低酸度和粘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