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常见中医证型与主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病例调查的研究方法,搜集来自全国5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传染病科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共计1868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按照统一要求填写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例信息采集表,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特征及其常见中医证型与代表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分布特征:1868例CHB患者各中医证型出现频率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肝郁脾虚证(42.3%)>湿热蕴结证(23.1%)>肝郁气滞证(11.9%)>肝肾阴虚证(5.7%)>瘀血阻络证(5.3%)>脾肾阳虚证(3.4%)>气血亏虚证(2.7%)>痰瘀互结证(2.5%)>气滞湿阻证(2.1%)>其他证型(2.1%)。②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病程、接种史、传染途径、居住地等条件可能均不是1868例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P>0.05);某些特定的症状或体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CHB的证型分布。③CHB常见中医证型与病毒学检测指标的相关性:HBeAg与湿热蕴结证呈正相关(OR=9.010,P<0.01),与肝郁气滞证(OR=0.335,P<0.01)、肝肾阴虚证(OR=0.215,P<0.01)、瘀血阻络证(OR=0.506,P<0.05)、脾肾阳虚证(OR=0.111,P<0.01)均呈负相关HBeAb与湿热蕴结证呈正相关(OR=3.489,P<0.01),与肝肾阴虚证(OR=0.356,P<0.01)、脾肾阳虚证(OR=0.108,P<0.01)呈负相关。④CHB常见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CHB肝郁脾虚证患者ALT值多波动于100~200u之间,TBIL波动在34.2~51.3umol/L之间,且与余证型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湿热蕴结证型患者ALT(>200u)、TBI(>51.3umol/L)值较其他五证型患者显著增高(P<0.01);脾肾阳虚型患者ALT(<100u)、TBIL(<34.2umol/L)值与余证型比较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ALT值多分布在200u以下,TBIL多在51.3umol/L以下,各证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CHB常见中医证型与肝胆胰脾彩超结果的相关性:肝郁脾虚证型组肝胆胰脾彩超检查结果正常与异常分布大致相同,且与余证型组相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蕴结证型组较其他证型组患者检查结果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余证型组患者检查结果均趋于正常,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中医证型。②CHB常见中医证型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