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并兴起于城郊的一种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它是利用农村、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直接目的的农业产业方式。休闲农业包含旅游业与农业的双重属性。近年来,学术界从经济的视角对休闲农业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实际上,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文化。以文化为视角、以京郊北村为样本,展开休闲农业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文化系统包含四种基本要素:作为地理文化要素的生态、作为物产文化要素的生命、作为耕作文化要素的生产、作为乡土文化要素的生活。生态资源既是休闲农业的外在环境,又是其实现生态涵养功能、观光休闲功能的内在元素;物产资源是农业生命文化的结晶,既有物质产品的属性,又有精神产品的价值;耕作文化体现与城市迥异的生产方式、劳作技能,也是一种重要资源;乡土文化保留着人们对田园简约生活的美好向往,邻里乡亲守望相助呈现出一种文化认同。休闲农业的文化机制包括形成、运作与提升机制。休闲农业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生活实现现代转变的历史境遇,离不开自由时间及其文化利用。休闲农业的运作与因地制宜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文化的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经济状况的支配,但文化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休闲农业的提升需要在休闲农业中注入文化因素,强化文化作用,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质。休闲农业从其文化特质来看,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是一种与经济活动相互促进的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文化。休闲农业依托生态资源、依靠自然资源,但又能增进人们的生态意识,涵养和保护这些资源。休闲农业整体上属于经济活动,但同时能推动文化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休闲农业是一种文化休闲,乡土文化是根基、农耕情怀是主线、文化交融是助力。休闲农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休闲农业作为农村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多种文化的交汇点,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对于农村文化的现代转型、对于跨文化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