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伦理思想探析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冯友兰先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立的“新理学”体系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将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总结。文章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冯友兰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新理学”的形成标志“贞元六书”写作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动乱年代,程朱理学和西方实用主义及新实在论是其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新理学”中的形上学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冯友兰的人性论。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者”,冯友兰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具有“正性”、“辅性”、“无干性”的看法,并认为“人性本善”,恶来自于人的辅性。第三部分介绍冯友兰的道德论。道德是社会、组织之理所规定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不变道德和可变道德,它具有维护社会存在的功用。道德标准随着社会类型和组织层次的不同而异。第四部分介绍冯友兰的道德修养论。冯友兰以“觉解”说为基础,将人的境界划分为四个阶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进而提出“圣人”的理想人格并指出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于“觉解”、“用敬与集义”相结合。第五部分对冯友兰伦理思想的贡献、局限及启示进行分析。创建“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对伦理理论的最大贡献,达到“天地境界”玄妙方法是可以探讨之处,冯友兰倡导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山西市场化经济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在山西已成为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热情与效率。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有关激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文明的空前繁荣,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发达国家由于对环境破坏的危害已深有体会而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目前他们国内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娱乐、交友的重要工具。在大学生的眼里,网络是一块陌生的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长者权威、
由于中华民族在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血缘关系和宗法制,故“孝”成为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而后来逐渐形成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又使“忠”与“孝”相通,成为“孝”的延伸,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