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冯友兰先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立的“新理学”体系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将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总结。文章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冯友兰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新理学”的形成标志“贞元六书”写作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动乱年代,程朱理学和西方实用主义及新实在论是其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新理学”中的形上学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冯友兰的人性论。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者”,冯友兰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具有“正性”、“辅性”、“无干性”的看法,并认为“人性本善”,恶来自于人的辅性。第三部分介绍冯友兰的道德论。道德是社会、组织之理所规定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不变道德和可变道德,它具有维护社会存在的功用。道德标准随着社会类型和组织层次的不同而异。第四部分介绍冯友兰的道德修养论。冯友兰以“觉解”说为基础,将人的境界划分为四个阶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进而提出“圣人”的理想人格并指出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于“觉解”、“用敬与集义”相结合。第五部分对冯友兰伦理思想的贡献、局限及启示进行分析。创建“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对伦理理论的最大贡献,达到“天地境界”玄妙方法是可以探讨之处,冯友兰倡导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