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1831—1872)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中部的湘乡,在中国历史上他一直是个功绩显赫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百余年来人们对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评价可谓仁智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在誉者眼里曾国藩既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轴心人物又是中兴第一名臣,但在毁者看来他只不过是维护满清统治者的帮凶、屠杀中国同胞的刽子于和卖国求荣的汉奸,但是,他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却得到了后人高度一致的赞许!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之所以能成为让后人刮目相看的教育理念,追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社会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理论渊源。集中表现在颓废不振的晚晴政局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背景,落后的自然经济和西学东渐思潮对当时中国文化的渗透都为其家庭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历史背景,然而对传统伦理思想中腐败因素的扬弃,对其曾祖父时便流传下来的曾氏家风的继承,对自身起伏多变的丰富人生经验的总结又为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它即涉及到了包含“孝悌、勤俭”在内的家庭内部关系的正确处理,也涉及到了有关如何有效处理邻里间关系的内容,此外,它还包含了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真正达到慎独之境界的有关内容。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孝悌伦理,在曾国藩看来,孝悌是一个家庭的立家之本,他强调对父母要孝顺、尊敬,对兄弟要爱护有加,即所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谦”,“先孝后忠”等几个层面。其二是勤俭伦理,在曾国藩看来勤能“进”,俭能“守”一进一守必能使家庭越来越兴旺。作为持家之道的勤俭伦理思想主要包含戒慵崇勤、戒奢崇俭,不留余财于后人等三个方面。其三是睦邻伦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曾国藩非常看重睦邻的重要性,作为和家之辅的伦理思想主要包含“亲和邻里”, “周济乡民”, “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方面。其四是修身伦理,他一再告诫曾氏子弟为人处世切忌焦躁、傲慢,他强调做人要低调,做事时却应“高调”细致,生活中要慎独以安心以达到自强自立。曾国藩的家教伦理思想具有消极和积极两面性。曾国藩生于嘉庆年间,历经了道光、咸丰和同治的三朝统治,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封建统治动荡不稳的政局,他的伦理思想逃不出时代的局限性。身为大清重臣,他身肩维护清朝统治以保其稳定的重任,作为封建统治的坚实守护者,他的家庭伦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深深的打上了封建主义地烙印,也没有逃脱出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诸如:他要求六个女儿要严守妇道,嫁出去的女儿即便婚姻生活过的不幸福也不能选择离婚,而应忍气吞声,要始终顺从公婆和丈夫,在他这种保守主义封建思想的驱使下,三女儿曾纪琛最终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的一生也没体味过何谓幸福的婚姻,自嫁入何家起便整日过着无公、婆疼无丈夫爱的生活。虽然曾国藩的伦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留有了封建主义的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以片概全,在看到它局部的消极层面的同时,更应清楚的认识到它的积极意义,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整体看来是优秀的,值得学习的,如他的“爱亲、敬亲、和亲”及“身可在外,孝思长存,兄弟之际惟爱以德”的孝悌思想是仍值得弘扬的,他的“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耕读”、“勤俭”、“和睦”、“敦厚”的处世立身伦理思想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和学习的。由此可见,从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对谨守孝悌、勤俭、睦邻家风和谦和、慎独修身处世原则的重视,这些伦理思想对于我们当今加强道德规范以促使社会道德体系的完善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启示。